第三篇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均质地基处理方法均质地基处理方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软土软土按人工按人工地基类地基类型型均质加固部分均质加固部分第六章复合地基基本理论一、复合地基的定义与分类一、复合地基的定义与分类1.1.定义定义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2.2.复合地基的分类复合地基的分类复合地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加筋土地基桩体复合地基桩体复合地基桩体复合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碎石桩砂桩矿渣桩特点:桩身材料无粘聚力,单独不能成桩,需依靠周围土体的围箍作用才能形成桩体。(1)按增强体方向和材料性质分类粘结材料桩粘结材料桩柔性桩柔性桩(半)刚性桩(半)刚性桩土桩灰土桩石灰桩水泥土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桩旋喷桩CFG桩树根桩特点:桩体有较强粘聚力,但模量和刚度远比混凝土小,在大荷载作用下会变形过量甚至断桩。刚度较一般柔性桩大,但明显小于一般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常用的形式复合地基常用的形式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竖直向增强复合地基斜向增强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2)按基础刚度和垫层分类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无垫层无垫层有垫层(柔性)有垫层(柔性)有垫层(刚性)有垫层(刚性)无垫层无垫层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承载性状不同: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桩土荷载分担比要比刚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小,而其沉降要比刚性基础大。二、复合地基特点及形成条件二、复合地基特点及形成条件1.复合地基特点(1)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区别于均质地基。(2)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直接承担荷载的作用。——区别于桩基础。2.2.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形成条件:在荷载作用下,增强体与天然地基土体通过变形协调共同承担荷载作用。刚性基础EpEs1可压缩层可压缩层EEs2s2Ep>Es1Ep>Es2结论:复合地基结论:复合地基刚性基础EpEs1不可压缩层不可压缩层Ep>Es1分析结果:难以形成复分析结果:难以形成复合地基。合地基。垫层Es2EpEs1不可压缩层不可压缩层刚性基础Ep>Es1Ep>Es2结论:复合地基结论:复合地基刚性基础EpEs1相对好土层相对好土层EEs2s2最软弱土层Ep>Es1Es2>Es1根据根据EEpp、、EEs1s1、、EEs2s2之间之间的大小关系分析判断的大小关系分析判断复合地基的组成:复合地基的组成:天然地基土桩体砂石垫层垫层是保证形成复合地基垫层是保证形成复合地基的措施,但不是必要条件。的措施,但不是必要条件。(一)作用机理(一)作用机理1.1.挤密作用挤密作用砂桩、土桩、石灰桩、碎石桩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挤压、排土等原因,可对桩间土起到一定的密实作用。石灰桩具有吸水、发热和膨胀特性,对桩间土同样起到挤密作用。2.2.加速固结作用加速固结作用碎石桩、砂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加速地基的固结,水泥土类和混凝土类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加速地基固结。3.3.置换作用置换作用三、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破坏模式三、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破坏模式4.4.垫层和加筋作用垫层和加筋作用垫层作用主要是指在较厚的软弱土层中,桩体没有打穿该软弱土层,这样,整个复合地基对于没有加固的下卧层起到垫层的作用,经垫层的扩散作用将建筑物传到地基上的附加应力减小,作用于下卧层的附加应力趋于均匀,从而使下卧层的附加应力在允许范围之内,这样就提高了地基的整体抵抗力,减少了沉降。加筋作用主要是指厚度不大的软弱土层,桩体可穿过整个软弱土层达到其下的硬层上面.此时,桩体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就会产生一定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使桩间土承担的压力相应减小,其结果与天然地基相比,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会提高,压缩量会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