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几个概念•药物:用于防治疾病或诊断生理功能或疾病状态的具有药理活性状态的物质或制剂。•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并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抗生素滥用: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同时,也出现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如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不良反应的增多,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b.无指征的治疗用药c.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d.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抗菌药物的分类•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头孢类等•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3.快速抑菌剂大环内酯类•4.慢效抑菌剂磺胺类1、繁殖期杀菌药(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或头孢类)①青霉素类青霉素G甲氧西林、氯唑西林(耐酶)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羟苄西林、阿美洛西林、哌拉西林。②头孢菌素类1代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拉定2代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克洛3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口服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4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③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④单环类氨曲南⑤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2)氟喹诺酮类第一代萘啶酸第二代吡哌酸(PPA)第三代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第四代妥舒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曲伐沙星(3)糖肽类万古霉素(1)氨基苷类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②庆大霉素西索米星③阿米卡星奈替米星(2)盐肽类多粘菌素B2、静止期杀菌药3、快速抑菌药(1)大环内酯类①14元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②15元环:阿奇霉素③16元环:麦迪霉素晶柱白霉素螺旋霉素(2)林可霉素类①林可霉素②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3)磷霉素类磷霉素(4)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5)氯霉素类①氯霉素②甲砜霉素(6)利福霉素类①利福霉素②利福平③利福喷丁4、慢效抑菌药(1)磺胺甲噁唑(SMZ)磺胺嘧啶(SD)(2)复方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嘧啶(SD+TMP)。临床微生物分类一.细菌需氧菌和厌氧菌G+菌和G-菌二.病毒三.真菌四.支原体五.衣原体六.立克次体七.螺旋体八.寄生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或者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而定。因此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病人在未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先给予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三.熟悉药物的抗菌活性、药动学特点、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四.预防用药能免则免临床中预防性应用约占30-40%,而有指征的仅限于少数情况:①预防用药有一定效果的情况:a.预防风湿热复发:用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b.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风心病和先心病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c.预防流脑:春秋季多见,是化脓性脑膜炎,可用磺胺预防。d.气性坏疽的预防:闭塞性脉管炎需截肢手术时,用青霉素G预防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气性坏疽。e.结肠手术前预防用药:用甲硝唑、庆大对抗厌氧菌和需氧菌感染。②预防用药可能有效的情况:a.烧伤患者败血症的预防:采用抗绿脓杆菌的抗生素。b.对新生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