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2015/3/20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槐花米提取,精制芦丁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根据黄酮类成分的性质,掌握黄酮苷,苷元以及糖部分的鉴定方法。3.熟悉提取过程中防止或减少苷水解的方法。4.通过紫外光谱的测定熟悉用化学诊断试剂确定黄酮类羟基位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芦丁为双糖苷,具有较大极性,对热水和冷水具有较大的溶解差异,故用水对其进行提取精制。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并通过薄层层析,纸层析鉴定。芦丁及槲皮素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及紫外及红外光谱鉴定。OOHOHOHOHOOGlcORhaH+OOHOHOHOHOOHOOCH3+H,OHH,OH+三.实验步骤(1)实验流程(2)化学检识检识反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析Molish反应芦丁,槲皮素分别用乙醇溶解,加入a-萘酚,浓硫酸芦丁分层上层呈浅黄色,下层出现紫红色环。槲皮素分层上层为浅黄色,下层为无色Molish反应是鉴定糖的反应。芦丁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所以出现紫环反应,槲皮素没有糖结构,所以没反应。盐酸-镁粉反应芦丁,槲皮素分别用甲醇溶解,加入镁粉,浓硫酸芦丁,槲皮素溶液都变成紫红色盐酸镁粉反应是检查是否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常用方法。芦丁,槲皮素都含有黄酮结构,所以出现紫红色。醋酸镁反应芦丁,槲皮素分别用甲醇溶解,加入醋酸镁芦丁,槲皮素溶液都出现荧光芦丁,槲皮素都含有黄酮结构。三氯化铁反应芦丁,槲皮素分别用乙醇溶解,加入三氯化铁芦丁溶液变成绿色槲皮素溶液变成深绿色芦丁,槲皮素都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呈绿色,3,5-二羟基呈深绿色。二氯氧锆-柠檬酸反应芦丁,槲皮素分别用甲醇溶解,加入ZrOCl2,再加入柠檬酸芦丁溶液加入ZrOCl2后颜色加深,加入柠檬酸后,颜色变浅。槲皮素加入ZrOCl2后颜色变深,加入柠檬酸后没变化。芦丁,槲皮素都有3-OH,5-OH,所以遇ZrOCl2颜色变深,芦丁只含5-OH,所以加柠檬酸后褪色,槲皮素3-OH,5-OH都有,所以加柠檬酸,不会褪色。(3)纸层析Rf(a)=3.2−1.57−1.5=0.31Rf(葡萄糖对照品)=3.3−1.57−1.5=0.33Rf(b)=3.9−1.57−1.5=0.44Rf(鼠李糖对照品)=3.9−1.57−1.5=0.44Rf(芦丁样品)=5.1−1.57−1.5=0.65Rf(芦丁对照品)=5−1.57−1.5=0.64Rf(槲皮素样品)=5.8−1.57−1.5=0.78Rf(槲皮素对照品)=6.1−1.57−1.5=0.84因为Rf(a)≈Rf(葡萄糖对照品)Rf(b)=Rf(鼠李糖对照品)Rf(芦丁样品)≈Rf(芦丁对照品)Rf(槲皮素样品)≈Rf(槲皮素对照品)所以可以认为a为葡萄糖,b为鼠李糖。糖试液中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芦丁样品中含有芦丁,槲皮素样品中含有槲皮素。(4)薄层色谱Rf(A)=0.46Rf(B)=0.40Rf(C)=0.10Rf(D)=0.07因为Rf(A)≈Rf(B)Rf(C)≈Rf(D)所以可以认为B为芦丁,D为槲皮素。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因为槐花米的主要化学成分芦丁含量为12%~16%,假设实验批次槐花米芦丁含量为14%.所以这20g槐花米含2.8g芦丁。粗制芦丁的提取率为1.2/2.8=0.43。可以看出提取率较低,可能是我们组用棉花过滤时,有槐花米颗粒漏下去滤液中,再过滤一遍,导致损失变大。虽然产率比较少,但做出来的的样品呈淡黄色,性状较好。六.思考题1根据芦丁的性质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提取?试设计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的另外一种方法,并说明原理。槐花6倍水,煮沸,加入石灰乳至PH到8~9,微沸20min,趁热抽滤滤渣加四倍水煮沸,趁热抽滤滤液60~70℃加HCl至PH至5搅匀,静置24h,抽滤,洗沉淀物至中性,干燥芦丁粗品重结晶芦丁纯品原理:黄酮苷难溶于酸水,易溶于碱水。2芦丁及槲皮素的纸层析和聚酰胺薄膜层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不同?在纸层析中Rf槲皮素>Rf芦丁,在聚酰胺薄膜层析中Rf槲皮素Rf芦丁聚酰胺薄膜是吸附色谱,芦丁极性与流动相极性相近,易向高处展开,所以Rf槲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