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海洋湖沼通报TransactionsofOceanologyandLimnologyNo.4文章编号:1003-6482(2001)O4—.oO5o_5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中水溶性盐的分布特征张美昭张兆琪郑伟刚董双林【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05003)摘要1997~1999年夏天,对位于黄河下游的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中的水溶性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的含盐量、SO42‘、Ca2、M含量是随着塘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其余离子基本不随塘龄的增加而变化。各离子的垂直分布为“泥一土混合层的含量较低,“水一泥”爻界层含量较高。关键词: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水誊陛盐中圈分类号:$287;S156.4+3文献标识码:A我国低洼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整治与开发这部分土地,对全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挖池养鱼、抬田种植是治理低洼盐碱地的有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淡水淋盐是治理拾田脱盐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Iu。然而,拾田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随水相而进入到两侧所挖的鱼池中,加之鱼池中水份的蒸发等因素,使各种离子浓缩,造成盐碱度偏高,甚至危及到鱼类的正常生命活动,不能很好地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为了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我们对该模式下的氯化物型盐碱鱼池水化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对池塘底泥中水溶性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测试,以期为池塘水盐调控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数据。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的采集1997—1999年.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取黄河下游高青县境内的大芦湖开发区为测试点,分别选取不同塘龄(指开挖池塘的年龄)的池塘l~3个,每个池塘选2-3个点,用自制内径为4.5cm的有机玻璃柱状采泥器,采集0—25cm深的柱状底泥混合,同时采集附近没有耕作过的0~25cm深的表层土壤作对照,分别装入烧杯带回实验室处理分析。98年5月下旬还分层采集了3龄塘(养鱼与不养鱼池塘)的柱状底泥,按5cm间隔切出底泥样品,直至25cm深。所采底泥,上部为黑色淤泥,下部为原池底黄泥土,将基七项lj:国家“九五攻关专题(%—∞—_01]资助收墙B期:2000-'O6--0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4期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中水溶性盐的分布特征其交界层暂称为混合层:养鱼池在15~20cm处,不养鱼池在IO~15cm。1.2样品处理将采回的泥、土样品放在通风的室内进行自然风干,剔除砾石、杂草等植物残体后,用瓷质研钵全部研碎,过6O目尼龙筛后保存备用。分析时考虑到所选池塘每年的养殖模式有所变化,故按塘龄将所采集的样品等量混合后分析。i.3水溶性盐的提取定量称取上述各样品于广口塑料浸提瓶中,按水:土为5:I的比例加入去C02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在振荡器上振荡3rain,立即于离心机中以4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傲分析用口1。1.3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分析测定项目有:电导率(DDs一1lA电导宰仪),CO32"和HCO3"(双指示剂中和法),CI‘(AgN0滴定法),S042"(EDTA间接滴定法),Ca2和M’(EDTA络和滴定法),Na*+K(差减法)【3],水溶性盐总量为各主要阴阳离子含量之和。2.结果与讨论表一所示为不同塘龄塘泥、水及土壤中离子含量统计;图1为养鱼与不养鱼池塘底泥各因子的垂直分布图。表1Tlable1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主要离子的含量Concentrationsofmainionsinbosommudofpondswithchloridetypesalineandalkalinesoil塘龄Crrico,-SO42"CMNr+*£±Cand采集点谯BB马,kB马,kBI057041048002034009I9l0920280430820l0029008200057l23030049l570l204Sn830409264038n39l68024045nO8322ll575l20033l08030054n073521623平均n55042l】30】6042吼吨王74098上壤08l0520570】502l0422690829池水ii0690370670I10l6050226307g72.1CI"分析结果显示,泥中cI一的平均含量为O.55g/kg,除新开挖还没有养鱼的1龄塘外,其余各塘基本是随塘龄的增加而增加,由O.25递增到1.2Og,kg。1龄塘虽然高达O.57g/kg,但比对照组的原始土壤及养鱼池水的c1一含量要低。5组塘龄总体之间经F检验,具有极显著的差异。cI’在土壤中呈可溶状态,通过池水的淋溶作用,使底泥中的cI离子的含量要低于对照土壤。对于5龄塘中cr离子含量急剧升高的现象.我们认为是与采样时池塘水位有关,此塘采样时,正值5月下旬,池水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