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及练习材料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见教材大纲P5)试卷的构成和评分一、声母(一)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双唇(上唇下唇)唇齿(上齿下唇内侧)舌尖前(舌尖齿背)舌尖中(舌尖上齿龈)舌尖后(舌尖后硬腭前)舌面前(舌面前硬腭前)舌根(舌根软腭)塞音清不送气bdɡ送气ptk塞擦音清不送气zzhj送气cchq鼻音浊mnnɡ边音浊l擦音清fsshxh浊vr声母的发音部位: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如下:(1)双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成。(2)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成。(3)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4)舌尖中音(d、t、n、l)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5)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6)舌面音(j、q、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做“舌面前音”。(7)舌根音(ɡ、k、h)由舌面后部(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做“舌面后音”。(nɡ也是舌根音,但此音在普通话中不能作声母,只在方言中可作声母。)注: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都是舌尖起作用,但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在段,而是指同舌尖相对形成阻碍的部位分为前、中、后,即齿背、齿龈、硬腭前部第1页共32页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舌尖对着上齿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对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舌尖对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看阻碍的方式,即根据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普通话声母分为以下五类:(1)塞音(b、p、d、t、ɡ、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2)擦音(f、h、x、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3)塞擦音(j、q、zh、ch、z、c)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就是说塞擦音的前一半是塞音,后一半是擦音,前后两半结合紧密,成为一个语音单位,是一个辅音,并不是两个辅音的复合。(4)鼻音(m、n)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注:作韵尾的鼻音还有nɡ,普通话中人作声母,汉语方言中有nɡ声母。)(5)边音(l)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发音。看声带是否颤动: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又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浊音共有m、n、l、r四个,其余声母都是清音。看气流的强弱:塞音和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共有p、t、k、q、ch、c等六个;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有b、d、ɡ、j、zh、z等六个。(二)常见的声母错误及其辨正1.分不清平翘舌音(1)辨音这两组声母在发音方法上一一对应,区别在于发音部位不同。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发音时舌尖平伸,顶住或接近上齿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发音时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前端。讣告(2)辨字按规范读音读准zh组声母的字音和z组声母的字音。这需要下功夫记忆:A可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练习,采取积少成多的办法慢慢学习辨别。B也可利用形声字的声旁来记字音,如:召(zh)―招昭沼照(zh),超(ch),绍劭(sh);长(zh)―张涨帐胀帐(zh),长伥(ch);少(sh)―沙涉莎痧(sh),抄钞吵炒(ch);“采”(c)―彩、睬、踩、菜(c)但是在运用声旁类推时,应该特别注意例外情况如:“占”(zh)―沾、毡、粘、战、站(zh),但是“钻”的声母是平舌音z;“叟”(s)――嫂、溲、搜、嗖、馊、飕、第2页共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