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细粒棘球蚴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Ξ郑宏1ΞΞ,曹兴华1,徐志新1,李亦梅1,尹极峰1,温浩2(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临床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纳洛酮对细粒棘球蚴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实验绵羊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6只,均为细粒棘球蚴感染的绵羊,采用新鲜包虫囊液攻击发敏,建立过敏性休克模型,干预组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0.1mg�kg,然后每分钟2Λg�kg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输注。采用Swan2Ganz漂浮导管技术分别于休克前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攻击发敏后3.5min,干预组和对照组MAP均迅速下降,而MPAP、PCWP迅速升高,纳洛酮干预后MAP迅速恢复,而对照组MAP呈持续低水平状态,60min后才逐渐恢复。干预组CO维持高水平状态,与对照组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PAP、PCWP各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学检查:两组均有肺间质及肺泡腔水肿、渗出、出血,对照组肺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型细胞缺失、肺泡萎陷等均较干预组明显。结论:纳洛酮能促进过敏性休克MAP、CO升高,改善体外周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并间接改善微循环,对MPAP、PCWP没有明显降低作用,但可抑制肺泡透明膜的形成,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性肺功能障碍。关键词:纳洛酮;过敏性休克;细粒棘球蚴中图分类号:R5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551(2002)0420368203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所致过敏性休克,来势凶猛,预测性差,过程凶险。目前在临床尚无特异的预测、预防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治疗,但该药不能用于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首次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可导致急性心脏超负荷、心肌缺血和心动过速,而且并不能加速过敏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恢复的时间1。过敏性休克时心血管功能障碍很可能是由于Β2内啡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阿片受体所致,从而为纳洛酮治疗过敏性休克提供了可能性。本实验应用纳洛酮对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granulosus,E.g)所致的过敏性休克进行干预,并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1材料与方法1.1绵羊感染E.g的疾病模型根据郑宏等2己研究复制细粒棘球蚴所致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选用5月龄绵羊12只,体重(24±2.6)kg,身长(103±11)cm,体高(66±6.7)cm,雌雄不限。无菌采集羊源E.g新鲜囊液,选用5ml经颈内静脉注入,制备绵羊感染E.g的疾病模型,6个月后备用。随机分为干预组6只,对照组6只,两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麻醉生效后,经右颈内静脉明视下穿刺置管,放置7FSwan2Ganz漂浮导管至肺动脉,经右颈内动脉穿刺置管备测平均动脉压(MAP),连接于多功能监护仪(Spacelab),备测血流动力学参数。麻醉平稳后,测定各参数基础值。用5ml粗制抗原攻击发敏(注射时间为30s),干预组立即给予纳洛酮首次0.1mg�kg,每分钟输注2Λg�kg,测定各个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照组采用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处理,测定时点、次数与干预组相同。1.3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1.4定量资料指标受试绵羊攻击发敏后,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幅度达到30%则判定为休克并计算休克率。按照I型变态反应的特性,指标观察时限定为60min,静脉注射纳洛酮后2~3min即产生最大效应,选定3.5min时为干预第一时点。攻击发敏1h后均立即处死开胸,取全肺称重,取肺组织标本,固定保存。各项参数统计学处理:组间采用t检验(两样本),组内采用q检验,检验水准Α定为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受试绵羊的转归两组绵羊在攻击发敏后,即刻出现呼吸抑制、血压迅速下降、抽搐、大小便失禁、口腔分泌物明显增多、肠胀气等症状。抗原攻击后对照组和干预组休克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休克死亡率为33.3%,干预组休克死亡率为16.7%。2.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两组动物攻击发敏后,MAP迅速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可判定为过敏86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2002Dec.,25(4)ΞΞΞ作者简介:郑宏(1960-),男,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