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3期2010年6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TsINGHUAJoURNALOFEDUCATIONV乩31。Nq3Jun.2010全社会教育总投入:教育发展的核心指标胡鞍钢1王磊2(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4)摘要: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迟迟未能实现。从未来十年教育经费需求看,4%的投入并不足以支撑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全社会各方激励相容的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互补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合力作用,发挥国家和社会“两个伙伴”的合作作用,逐步实现。两个比重”不断提高的目标:一是不断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在2020年至少达到4.5%;二是不断提高企业、社会团体和私人等非政府的多渠道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争取达到2.5%。关键词:全社会教育投入;财政支出;非政府多渠道投入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10)03—0001—06一、引言:4%不是终点而是底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全面普及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总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中等现代化的教育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持续的、较高强度的教育投入为前提保障的。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制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核心指标。实际上,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到2000年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刭4%,但实际执行结果只有z.58%。其后制定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九五”、“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一再提出4%的目标,《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二十八章也明确提出这一目标,尽管没有作为约束性指标,但也是可量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到目前为止,这一目标仍未实现,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但也只占GDP的3.33%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本届国务院的任期目标,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10年达到4%。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教育财政支出达到11856.75亿元,在各个支出项目中居于首位。②假设今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与2008年(92.7%)持平,按照GDP比2009年(33.5万亿元)增长8%估算,则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约为3.54%。收稿日期:2010—03—29作者简介:胡鞍钢,辽宁鞍山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国情研究与公共政策;王磊,山东泰安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教育发展战略等.①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都《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48%,但国家统计局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后将2008年GDP总量修订为人民币31.405万亿元,此处根据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得到。②十大民意,政府工作报告均有回应IEB/oL].hitp://20101ianghui.people.com.cn/GB/181638/11086751.html,2010—03—06.万方数据·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2012年要达到4%的目标,仍然有相当大的困难。尽管我国教育经费快速增长,但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在世界居于较低水平。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的资料,在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这一比重的排名为第135位,甚至低于邻国尼泊尔。这一比重即使达到4%,也只上升到103位。①从教育总经费占GDP的相对值来看,2008年我国全社会教育总投入占GDP的4.62%,不仅低于2003年OF_LD国家和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5.9%和5.7%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美国(7.5%)、韩国(7.5%)、以色列(&5%)等先进国家,以及马来西亚(8.1%)、泰国(6.8%)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依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这次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