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定义: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病因: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坏死最常见。临床表现:多数有高血压、头痛病史,寒冷季节发病率高。起病常突然而无预感,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多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可能与血压增高有关。多在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时发病,大多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急性期常见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脉搏减弱、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偏盲、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一般在170/110mmHg(23.9/14.6kPa)以上,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呈阳性,瞳孔常有双侧不等大,眼底可见动脉硬化、出血。常有心脏异常体征。幕上病变者对侧肢体软瘫,两眼出血侧偏斜,破入脑室或脑干出血则出现深昏迷、高热、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缩小或扩大。治疗:1.保持病室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头部抬高30度并偏向一侧,间断给氧,痰多不易吸出时立即气管切开。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病后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腹泻,适当增加入液量,维持中心静脉压5~12cmH20,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h达高峰,维持3~5d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w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可采取下列措施:(1)头部降温:使用冰帽、冰垫、冰水袋等。(2)适度换气:利用人工呼吸给氧,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脱水剂: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ml,每6~8h一次,也可使用10℅甘油果糖500ml静滴,或加速尿20~40mg交替使用,激素与上述药物合用可增加降压效果,减少反跳现象发生,亦可辅助选用胶体性脱水剂20℅人血白蛋白。4.控制高血压,根据患者年龄、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后血压情况等确定最适度血压水平。180/105mmHg以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180/105mmHg宜选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等降压药。5.手术治疗。一.急性期护理1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发病24h内禁食,以防呕吐物反流至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1)急性期患者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2)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d),钠盐过多储留会加重脑水肿。(3)食物温度适宜,对于尚能进食者,喂水或食不宜过急,遇呕吐或返呛时应暂停片刻,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4)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d,每次200~300ml,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保持口腔清洁。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被动运动训练,从床上到床边到下床活动,循序渐进,时间由5~10min开始,渐至每次30~45min,如无不适可2~3次/d,失语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3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等变化。若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甚至呕吐,则为颅压升高表现,密切注意神志、瞳孔变化,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4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保持皮肤卫生,尤应注意眼角膜、外阴及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拭,每2h翻身拍背1次,预防褥疮。5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适当约束,防止跌伤,必要时给予少量镇静剂。6舌根后坠明显时,取侧卧位;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合并呼吸节律或深度改变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确保呼吸道通畅。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足底放托足板或穿硬底鞋,防止足下垂。8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使用缓泄剂,必要时用开塞露通便,切忌大便时用力过度和憋气,导致再次发生脑出血。有尿潴留者应留置尿管,防止逆行感染。9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解除患者不安、恐惧、愤怒、抑郁等心理,保持心情舒畅。二.恢复期护理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其主要帮助病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