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城镇建设管理条例发文单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发布日期:1999-8-21执行日期:1999-8-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增强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州行政区域内进行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城镇,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镇建设管理,是指对城镇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建设管理。第四条州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州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城建监察机构对城镇建设管理实施监察。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五条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加大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对城镇维护建设资金管理。国家规定用于城镇维护建设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截留。第六条鼓励各类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居民到城镇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七条城镇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严禁将规划管理权下放到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第八条经批准实施的城镇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调整或作重大变更的,应按程序报批。经批准实施的城镇规划应向社会公布。第九条建设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第十条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城区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应按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进行设计;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和绿化用地,应由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要求提出布局和实施方案,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条城镇建设不得占用河道河滩,不得填堵原有河道沟岔。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环保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规划和绿化规划。第十二条城镇建设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历史和文化,建筑造型、风格、色彩应体现民族特色。城区干道两侧及沿河道路的建筑物前,不得设置实体围墙,其分界可采用绿篱、花坛栅栏、透景或半透景围墙,围栏高度不得超过1.8米。旧城住宅改造的间距,按建筑高度计算,确定高度与间距之比,面对面不小于10.8∶;山墙对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6米。新区的住宅间距,按国家规范要求执行。第十三条新区建设、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应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园林绿化等纳入建设和改造计划,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配套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区和住宅区,应按规划建设停车场、垃圾转运站和水冲式公厕,其投资应纳入项目建设计划。第十四条县(市)人民政府应推行殡葬改革,搞好公墓的规划和建设。禁止在城镇规划区内乱埋乱葬。第三章市政与公用事业第十五条城区主要道路不得新建架空管线,对已建架空管线的应逐步改造。进入各单位内部的管线,不得跨越城区道路上空架设。单位或个人在城镇规划区内修建或改造道路,须经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施工。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占用和损坏城镇道路及附属设施;确需临时占用、挖掘城镇道路或移动附属设施的,须报经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按批准期限恢复和归还,不能恢复的应支付改造更新费用。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镇规划区内的防洪堤坝、泄洪河道、排水沟渠及其防护地段内挖砂、取石、取土、占河设障、围填水面、开荒、倾倒垃圾填塞排水设施。第十八条凡在城镇经营燃气的单位和个人,应经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经营资质后,方可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按规定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第四章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第十九条城镇园林绿化要因地制宜,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