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现在,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整个齐鲁大地,《规范》的实施,更为山东的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综合化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由来已久,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多数人大多关注于课堂内教学环节的科学处理,学生活动怎样设计以及进行的好坏,以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这本无可厚非。近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唤醒学生预习的意识,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建立预习的监督反馈机制,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起点。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有效预习?一、重新认识预习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说:“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预习是学生超前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的起点,我们应该遵循并且要发扬广大之。预习可以发现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并且一小部分学生自己可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只有很小一部分同学们要到课堂上去解决,为课堂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这是因为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某些旧知识基础之上的。我们教师在教课时要不断灌输预习在学习中重要性以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二、加强预习的方法指导,建立预习反馈监督机制。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我们化学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预习根据其所设计的知识范围和进行预习的时间,可以把预习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课内预习、课后预习。预习的任务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方向;复习和巩固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出重点和难点等。也可以画一下知识树增强自己的记忆。在知识准备方面,主要包括:浏览、翻看、略读新课教材,了解新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内容;估计自己在新课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等。在预习时,不必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课文,只要浏览一下大小标题,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试着将课本上提出的问题解决它,也可以向自己多问个为什么,还可以特别注意一下有关的演示实验的文字材料以及演示实验中所需要的化学仪器和试剂。我们的学生通常进行的预习是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把下一节可讲的内容学案提前发下去,让学生在预习时要围绕任务(学案)去看书,去思考,记录下疑难点;查阅有关资料,温故以知新;适当做一些预习笔记或练习。三、使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首先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特别是现在,我们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分配课时,作为化学科一周只有2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要完成以前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学会自学,因此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又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这就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其次,预习可以直接提高效率,可以发现自己知识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弥补了漏洞,这样可以扫除知识障碍,使自己听课时精力能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再翻书查找。省去课上许多时间。再次,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书上都有,由于做过预习,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就可有选择地记好笔记。或用笔在书上划重点、做记号,或记下简略的提纲,而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这样要求学生,老师讲的如果课本上没有,就直接记在课本上,这样便于以后复习时查阅,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比把时间大量用在埋头记笔记上要强得多。第四,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都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更为深刻了。理解了的知识是容易记住的,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