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内分泌系统药理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天然的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甾体激素,可分为三类●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由束状带分泌,包括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主要影响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由球状带分泌,包括去氧皮质酮和醛固酮,主要影响水盐代谢。●性激素(sexhormones):由网状带分泌,主要为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29-1糖皮质激素一、分泌调节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糖皮质激素)↑二、常用药物1、短效: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可的松(cortisone)2、中效:泼尼松(强的松,prednisone)、泼尼松龙(强的松龙,prednisolone)3、长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4、外用:氟轻松(fluocinolone)三、药动学1、口服、注射均可吸收,也可经皮肤、眼结膜等局部吸收。2、主要在肝内代谢。3、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内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才发挥疗效,故严重肝功能不良时宜选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四、生理效应1、影响糖代谢:血糖升高2、影响脂肪代谢:血脂降低,且有再分布现象3、影响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引起负氮平衡。4、影响水盐代谢:水钠潴留,促进钾、钙、磷排泄五、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抗炎机制(1)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2)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3)抑制一氧化氮生成(4)降低炎症的血管反应抗炎特点(1)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炎症均有效(如物理、化学等)(2)对炎症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均有强大对抗作用早期: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后期:抑制纤维母细胞增生,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3)抗炎不抗菌2、免疫抑制作用(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2)减少血中淋巴细胞(3)治疗量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使抗体减少,抑制细胞免疫(4)较大剂量还可抑制体液免疫,抑制由抗原抗体反应后所释放的有害物质。(5)抑制过敏物质释放,抑制补体参与迟发型过敏反应。3、抗毒作用(1)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但不能中和内毒素。(2)不能对抗外毒素4、抗休克作用(1)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改善微循环。(2)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的形成,加强心肌收缩力。(3)其抗炎、抗毒、免疫抑制等作用也有利于抗休克。5、对血液成分的影响:“三多二少”红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6、其他(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2)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六、作用机制通过与细胞浆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经过复杂的信号转导,阻遏或诱导特殊基因转录而实现七、临床用途1、替代疗法:适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包括肾上腺危象和阿狄森氏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等疾病。2、严重感染及炎症后遗症注意:糖皮质激素抗炎不抗菌,同时抑制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故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3、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4、各种休克5、血液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减少症6、局部外用八、不良反应及防治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氏综合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肌无力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痤疮、多毛、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等。(2)诱发或加重感染(3)诱发或加重溃疡2、停药反应(1)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原因: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分泌CRH以及抑制垂体前叶分泌ACTH,导致肾上腺皮质废用性萎缩。若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防治措施①逐步减量停药②停药半年内如遇应激情况,应给予足量的糖皮质激素③停药前两周注射ACTH(2)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九、禁忌症: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病毒(水痘、麻疹)、真菌等感染、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精神病和癫痫、糖尿病、骨折等。十、用法及疗程1、大剂量突击疗法:适用于严重感染和各种休克的抢救,常静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