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背景2021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水平、高质量、有温度的城镇化建设目标,统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具有山东省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径。2021年,日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立足日照市特色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突破口,整体谋划推进县乡村发展。近年来,日照市相关部门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统筹发展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陆续提出“三生三美”“五纵一横”等6个“双提升”规划,打造了农业产业园、涉农产业基地等,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日照市莒县入选山东省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20年8月,日照市东港区、莒县被列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0年,中共日照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2021年,日照市公布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中,日照市委、市政府描绘了实现日照市发展的蓝图,其中之一就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日照市城乡统筹发展提出的新任务。2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城镇化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城镇化,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振兴,统筹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也要着力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成为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目前,在培育及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节点和问题[1]。2.1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削弱海洋是日照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日照市多年来依靠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大批传承日照市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文旅项目。在城镇化、美丽乡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日照市的特色文化也日渐被作为一种文化的标签或符号,或文旅产业项目的文化IP,或现代化小城镇的特色,被刻意打造、挖掘、培育,而失去了其融入百姓传承基因中的文化内涵。“乡愁”是无数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的人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表达,如今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同饮故乡水,同是故乡人”的情怀和凝聚力也日渐淡薄。日照市“本土”特色地域文化逐渐失去其代表着传承历史、依托当下、面向未来的凝聚力和影响力[2]。2.2城乡融合缺乏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驱动力城镇具有丰富的资本、知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乡村具有丰富、原始的自然资源、原材料和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前者为后者提供动力,后者为前者提供场域,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成就。目前,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激发实现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但是融合尚需破局。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以工业化、城镇化模式探索乡村振兴的迹象,将城市化中的产业园模式、特作者简介:王红(1976—),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黄树增(1983—),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农田项目建设与管理。惠建国(1982—),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经济与劳动科学。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2.13.032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日照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王红1,黄树增2,惠建国1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两大战略部署,如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国上下正积极探索的时代重大命题。新型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拉动力量,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二者统筹发展和深度融合是“三农”实现新跨越的前提保障,而统筹发展的根本在于城乡发展内生动力的融合。文章立足日照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结合该市高职本科院校的特色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基于统筹城乡资源,推进城乡融合的研究思路,提出“两驱两翼一融合”激活城乡融合的内生动力实现路径,以及“一经一纵两提升”提升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层治理支撑体系。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