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搭配》教学设计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陈洁一、教学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2、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3、在探索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化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教学难点:有序搭配。三、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四、教学过程(一)情境问题1.创设情境。小红登台主持,准备了5件衣服,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1件。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种穿法?2.理解情境。师:根据图示你知道什么信息?“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1件”什么意思?举1个例子说明,比如:。师:除了他这样搭配?还有不同的穿法?3.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有都有想法,上装和下装可以怎么搭配?能一共多少种不同的穿法?(板书:搭配问题)(二)自主探究1.寻找方法,说明方案。上装和下装可以怎么搭配?能一共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同桌合作,说一说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2.汇报展示,说一说。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预设三:六种有序搭配方法。分析:哪种搭配方法好?(三)质疑比较1、学具展示搭配。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6种搭配方法。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配所有穿法?小结: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方案。教师设疑:除了从上衣考虑可以搭配什么下装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预设:固定下装,用长裤去搭配两件上衣,再用花裙去搭配两件上衣,最后用长裙去搭配两件上衣,一共有6种方法。2、记录有序搭配过程。预设:画图式连线法。预设:教材中女孩的方式。符号化表示上装下装,连线。预设:教材中男孩的方式,字母表示,有序搭配的过程。3.抽象概括,符号表达。先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方法。教师设疑: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教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采用哪种简洁的方式呢?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4.发现规律,算式呈现。提出问题:为什么有6种搭配方法?预设:一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两件上衣就有2个3种,可以列式:3+3=6(种)或者3×2=6(种)。请学生说出算式中表示什么意义。教师追问:如果3件上衣和3件下装,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呢?学生猜测,按照一件上衣可以搭配3件下装,三件上衣搭配3+3+3=9(种),或者3×3=9(种)。(四)巩固应用1.基础练习,组数。课件出示“做一做”第1题。2.联系生活,吃早餐。课件出示“做一做”第2题。(五)总结深化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困难怎么办?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有序思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