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分布等3类。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3大类。3、种群调节假说有气候学论、生物学论食物因素和自动调节学说。4、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群落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5.优势层的优势种通常称为建群种。6、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7、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因素总和。8、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空间分辩率和空间范围来表达。二、选择题1、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顶级学说而著名的生态学A、下降型种群B、增长型种群C、稳定型种群D、波动型种群。4、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B)。A、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动物物和某些细菌C、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真菌B、所有的绿色植D、仅指所有的绿色植5、Lindeman效率定律是(C)。A、2/3定律B、3/2定律C、1/10定律DB、稳定派是(D)。A、北欧学派B、法瑞学派C、苏联学派D、英美学派。2、与阳性植物相比,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A)。A、较低B、较高C、一样D、没有规律。3、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锥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B)。养分元素的循环定律6、同其他生态学科相比,景观生态学强调的是(A)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A、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与尺度性C、不变性D.均质性7、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属于(C)。A、趋异适应B、生态型C、趋同适应D、生态等值三、名词解释(24分,每题3分)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2、指示生物用来监测环境污染的生物。3、Shelford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回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即称为Shelford定律或耐受性定律(Lawoftolerance)。4、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间,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它们在温度、湿度、PH、土壤和其它生活条件的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5、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索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6、景观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空间尺度上,由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7、积温指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上的昼温度总和。8、光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1、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答:生态系统按人类对其影响程度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三类。凡是未受人类干预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均属自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冻原、海洋等生态系统。按人类的需求建立起来,受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农田、人工林、人工气候室等;经过了人为干预,但仍保持了一定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为半自然生态系统,如天然放牧的草原、人类经营和管理的天然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即有物质,又有能量交换。人工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人为的控制其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半自然生态系统是两者的综合,人类活动影响其物质、能量和信息流。2、简述生物量和自然生产力的区别。答:区别生物量是任一时间,一定面积的种群、营养级或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等于现存量与未收获或非收获性有机物的量之和。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生产量称为生产力。与生产量相似生产力也可以分为总生产力、净生产力、初级生产力、二级生产力等。生产力与生产量的计算单位是相同的。3、简述logistic方程成立的假设条件。(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二K时,种群为零增长;(2)增长率随着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4、简述水生生物的生境特点及适应方式。答:特点弱光、缺氧、密度大、黏性高、温度变化平缓,能溶解各种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