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牛郎织女(二)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设计意图: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设计意图:让学生(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课件出示7)(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3.相会【设计意图:设置“质疑,深化”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们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感受人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而让他们明白,即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四、质疑,深化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课件出示11)实。】(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象基于现实。(课件出示11)五、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课堂小结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及拓展延六、拓展延伸伸(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分钟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板书设计】板书牛郎织女(二)内容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h瑚想象基于现实。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补充音节。wshtsh偎衰泰珊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1•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2.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三、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王母,冷酷无情。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答案】一、weishuaitdishanhu二1.缺憾2.年轻三、B教学反思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2•我注重对人物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来把握磧基础积累大巩固I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神话故事,也要基于现实这个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学习中,我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印象不深刻,从而影响对人物、情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