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电阻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其材料有关,知道电阻的大小、单位,通过“想想做做”使学生知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有关,认识滑动变阻器,进一步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灯的亮度。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3.知道材料、长度对电阻的影响。4.认识滑动变阻器,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材料、长度对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教学准备铅笔芯、金属、橡胶、陶瓷、塑料、电池、灯泡、开关、电阻定律演示器、各种电阻、滑动变阻器、电位器。教学过程提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一、引入新课提问:为什么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容易导电,而橡胶、塑料、陶瓷不容易导电呢?学生思考回答: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而橡胶、塑料、陶瓷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为什么导线多用铜或铝做,甚至用昂贵的银做,却不学生观察:灯泡的亮用便宜的铁做呢?做第13页的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度不同。启示:材料不同,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二、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MΩ=103kΩ1kΩ=103Ω指导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学生练习。电阻器: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学生看教材第13页图6.3-2,认识各种电阻。阅读第13页“小数据”,熟悉常见电阻的阻值。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非常小。例如,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几十欧姆,白炽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几百欧姆。而一根1m长的天然橡胶棒的电阻是相同粗细、长短的铁棒的2×1016倍。解释为什么铁的导电性能好,而橡胶却几乎不导电?金属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当导体两端有电压时,自由电子作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而橡胶中的自由电子极少。启发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中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提问为什么导线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学生解释:因为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的金属,铁比铜、铝的电阻大。做教材第15页“想想做做”,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回答: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泡越暗,即电阻越大。说明电阻的大小跟导线的长度有关。这个实验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请思考一下。引入下一问题:变阻器。学生思考回答:可以用来改变电阻。三、变阻器介绍学生实验用的变阻器。播放课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接不同的接线柱,分析哪一部分接入电路。学生回答:接不同的接线柱,连入电路的部分。进一步分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变化。播放课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指导学生做教材第16页的“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思考教材第16页的问题。2.设计实验电路,思考教材第16~17页的问题。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尝试改变灯泡的亮度。4.总结学生实验中好的地方和错误的地方。学生设计电路图。学生实际操作。播放课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结合课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指导学生操作。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2.用课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进一步巩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实验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