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国共内战,叙述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战例和抗战的胜利。抗战是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这条主线索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课程标准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三、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认识到,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台儿庄战役。2.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在屏幕上显示歌词)教师:你知道这首歌曲创作于什么时期吗?学生:抗日战争时期教师:这首歌曲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都是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残暴的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抵御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学习16课“血肉筑长城”。(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能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黄河在咆哮——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三次重要战役分别是哪三次?(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学生: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展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国民党军败退,八路军未待整编完毕就投入了战争,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聂荣臻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我们称之为“平型关大捷”。教师:结合上面的图片、材料完成表格展示:表格(学生完成)战役名称时间地点部队名称及指挥员主要战绩意义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平型关八路军一一五师林彪、聂荣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师:平型关大捷也是正面战场的胜利。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个重要战役“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取得重大胜利。展示:材料: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激战。而后日军被中国军队主力包围,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播放:《台儿庄战役》视频教师:结合材料、视频完成表格展示:表格(学生完成)战役名称时间地点部队名称及指挥员主要战绩意义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山东台儿庄国民党部队李宗仁歼灭日军一万多人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观看视频、填写表格,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台儿庄战役的了解与把握,凸显重点。)教师: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也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不断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下面,让我们感受另一场鼓舞中国人民抗战信心的战役——“百团大战”。展示:材料: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在日本在华主要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