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赵维平内容提要京杭运河当年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运河文化包括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其代表作品大多诞生于运河流域并与运河文化密不可分。究其原因不外乎政治中心效应、经济重心效应、出版拉动效应、文化辐辏和人才集群效应。运河文化哺育了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光大了运河文化。关键词明清小说运河文化地域文学京杭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00多公里,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和浙江七省市。运河文化主要包括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一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朱一玄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实际著录明清文言小说1195部(另有113部同书异名),能够断定作者籍贯或小说地域背景的930部。其中有667部出自运河流域文人之手或反映了运河文化,约占71%。该书实际著录明清白话小说约1122部(另有411部同书异名),其中能够断定作者籍贯和题材地域特征的711部,313部出自运河流域文人之手,282部作者籍贯不明但作品反映了运河流域生活,以上两项合计595部,约占83%。合白话文言小说而言之,运河流域小说约占明清小说七成之多。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多诞生在运河流域,并与运河文化有密切关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划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和讽刺谴责小说四类,书中重点述评的各类章回小说的代表作品,都与运河文化息息相关。《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长期生活在杭州,在杭州期间完成创作①。《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明初扬州兴化人,史料有“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书”②和为避祸而“举家迁淮安”③的记载,作品所写破辽和平方腊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运河风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得罪高太尉、杨志押运花石纲、李逵元夜闹东京等情节,也带有北宋运河或运河重镇的浓重色彩。《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孙悟空、二郎真君等形象以其家乡淮安、海州一带民间传说为基础,花果山、水帘洞以海州境内山水为原型写成,陈光蕊到长安应试和上任途中的遭遇反映了唐代运河文化,九至十二回表现了唐代运河重镇长安的繁华。《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籍贯虽无定论,但为运河流域人是不争事实,作品所写的清河是运河商埠,西门庆商业活动以运河流域为背景也无争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先后在南京、北京生活,小说中甄士隐住阊门外葫芦庙旁,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林如海在维扬做巡盐御史,贾府地在金陵石头城,贾家兴衰和大观园生活时有北国风情和北京背景,整体上反映081©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运河流域生活无疑。《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33岁移家金陵,小说素材主要来自于作者在南京、扬州的经历见闻,反映了清代前期东南运河流域的士林人生。明清中短篇小说,无论文言还是白话,其代表作品也大多诞生于运河流域。文言小说方面,明初杭州人瞿的《剪灯新话》以作者元末明初辗转苏杭一带的见闻为题材,反映了易代之际江南运河流域的各种人生。其后,文言笔记小说在江南运河流域佳作纷呈,《志怪录》出自苏州人祝允明,《高坡异纂》出自江苏常熟人杨仪,《庚巳编》出自苏州人陆粲,《剪胜野闻》和《异林》出自江苏吴县人徐桢卿,《西湖浏览志》和《西湖浏览志馀》出自杭州人田汝成,不胜枚举。清代三大文言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由河北献县人纪昀创作于北京,《聊斋志异》由山东淄川人蒲松龄写成,《子不语》由钱塘人袁枚完成于南京随园。明清白话小说发轫于钱塘人洪刊刻《六十家小说》,至苏州人冯梦龙、浙江乌程人凌初编印“三言”、“二拍”而风气大盛。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佳作在运河流域层出不穷,《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清源、《型世言》作者陆人龙都是钱塘人,卷首有冯梦龙作序的《石点头》、署名“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作者应是苏州一带人;清代前期的《无声戏》和《十二楼》由浙江人李渔在南京写成,《五色石》作者笔炼阁主人是江苏东台人,《珍珠舶》署名“鸳湖烟水散人著”,《醉醒石》署名“东鲁古狂生编辑”,《四巧说》署名“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