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COPD最常见的病因:有暴露危险因子的历史,有慢性咳嗽,咳痰气促,肺功能检查出现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典型症状:慢性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肺外效应(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的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焦虑)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1.急性发作期:一周内脓性或黏液脓性痰,量明显增加,伴发热等炎症,或“咳”“痰”“喘”任一加剧。2.慢性迁延期: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3.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咳痰,保持2个月以上者。危重哮喘的处理:重度至危重度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滴注氨茶碱。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氧疗等。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重、危症哮喘的有效措施。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类:按解剖学分类: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按病理学分类:非小细胞型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小细胞肺癌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结核菌检查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支气管哮喘:(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呼气流量锋值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病情允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可先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心功能分级: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运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心功能代偿期。II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活动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相当于一度心力衰竭III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度活动即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相当于二度心力衰竭IV级:患者不可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相当于三度心力衰竭。急性型高血压又称恶性高血压,血压持续进行性增高,舒张压常大于等于130mmHg。理想血压:收缩压(<120)舒张压(<80)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29)舒张压(80~89)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一级高血压(轻度):S140~159D90~99二级高血压(中度):S160~179D100~109三级高血压(重度):S大于等180D大于等于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S大于等于140D<90高血压危象的治疗:高危和很高危:确诊后,立即开始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中危: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时,继续监测血压1个月,低于高血压值继续监测,反之药物治疗。低危: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时,继续监测血压3个月,低于高血压值继续监测,反之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发生率约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可引起心力衰竭。胃(GU)多发生于胃小弯、十二指肠溃疡(DU)多发生于球部上腹部疼痛特点:①慢性:消化性溃疡多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病和很长。②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尤以十二指肠溃疡(DU)更为明显。发作期和缓解期相交替。一般要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③节律性:疼痛呈节律性与进食明显相关,DU饥饿时疼痛,多在餐后3小时左右出现,一部分DU患者有午夜痛,常被痛醒。GU疼痛不甚规则,常在餐后1小内发生,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消化性溃疡并发症:1、出血: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本病出血的发生率在25%-25%,有10%-25%的患者以上消化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