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背景不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部分知识分子受到压抑D.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已不存在“”解析: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然包括阶级斗争,不过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2.“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他说: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答案:D3.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解析:注意时间: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文艺“”建设随之展开,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昆曲复兴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答案:A4.“”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右面剧照出自这一时期的一部名作,这部名作是()A.《窦娥冤》B.《东方红》C.《蔡文姬》D.《茶馆》解析:根据题中图片人物、图中场景的布置及表情均可判断出这是话剧《茶馆》中的镜头。故此正确选项为D项。答案:D5.(·滨州期末)“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使文艺界仅现了八大样板戏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答案:C6“.”“”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艺与政治环境关系的理解。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决定那个时期文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题中所述史实证明了这一结论。C项与此观点最为接近。故选C项。答案:C7.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事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茅盾文学奖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B.“”提出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二为方向C.“文艺百花园百花”齐放,文艺精品不断出现D.《上甘岭》《青春之歌》《李双双》等电影艺术争奇斗艳“”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注意寻找不符合这一时间段的成就。D“”项明显属于建国初期双百方针刚提出时的成就,故此D项表述符合题意。答案:D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他一生所执导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与同时代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电影作品。它们应创作于()A.新中国成立之初B“”.双百方针提出的50年代C.改革开放后D.21世纪初“”“”“”解析:从反思三部曲可判定这些作品是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它们应创作于改革开放后。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