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果把知识比喻成一张渔网,那么其中的关键知识就是这张网的纲,一般知识就是由一根根线织成的目,即所谓“纲举目张”。准确地掌握关键知识就如同为学生思维的“网”加入了重要的“纲”,可以说关键知识是构成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和重点。很多学生经常抱怨:作业太多,压力太重,老师太没有人情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想把大量的知识强塞进他们的脑袋里,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学生厌学,甚至与老师水火不容。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明白:学生不是容器,填鸭式的教学法并不能奏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握关键知识点,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讲解,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时间与空间,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学生们没有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压力,自然就会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是老的不能再老的话题了,减负的口号也已经喊了多年,可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我们的学生们依然学得很累,且缺乏失效。老师们都有一样的困惑:都说付出就有回报,为什么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却收获甚微。怎样才能减轻老师学生的负担,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呢?我个人应该觉得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健全发展。教学无目标,就如旅途无路标,根本不知道去向如何,就更谈不上有效了。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你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进而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往往存在着一种偏向,重视的只是知识目标,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总觉得一节课那么短,可不能浪费了,把分数抓的牢牢的就行了,什么方法指导,情感渗透,先放一边吧。常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学中的怪现象:某某同学上课很努力,下课也很刻苦,可就是成绩不见起色;某某同学其实很聪明,可就是是非不分,正事不干,就沉迷于游戏聊天混日子。缺少科学的方法,缺少学习的热情,没有理想,人格扭曲等,不就是我们在三维目标上“精打细算”的结果吗?正确地确立并落实“三维目标”,不仅能够达到知识认知、思维训练、健全人格的作用,而且能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健康健全的发展。所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落实三维目标,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二、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个性课堂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新颖的教育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总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教育界“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已经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各领风骚两三年”了。当然,我没有任何否定课改的意思,教育更应与时具进。我想表达的想法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人不能给课堂教学制定一些硬性的评价指标:比如一节课只能讲15分钟,课堂气氛一定要“热闹”,教学手段要花哨,教师表演要唯美,否则就是失败的课堂。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打造张扬自己个性特长的理想课堂,而不应该是邯郸学步或千人一面。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静下心来,潜心设计,精心琢磨每一堂课,就一定能不断进步,呈现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和谐课堂。三、明确教育目标,从思想上杜绝“高负担=高质量”一般,我们所说的“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课业方面应当担负的责任、履行的任务和承受的压力。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是指要减去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量或限度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放任学生不完成课业任务。教师在针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进行的—系列教学活动中,首先就要明确教育目标。要想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不是盲目地加大学习量。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关键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