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目标聚焦主线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市乡村振兴推进大会上讲话来源:海门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19-08-20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荣获“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县”称号、全省农林农经系统先进集体。具体表现为“一稳五更”:一是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54元,同比增长9.5%,总量、增量、增幅均获南通市第一。实现脱贫1349户、2332人,累计脱贫率达92.5%。二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实。竣工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全面完成项目区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两个1%”指标。成功打造“淘米记”海门大米品牌,分获江苏好大米特等奖、南通市好大米金奖外向农业实现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2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8%。三是一二三产融合程度更深。重点打造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星期七休闲农业园等一批特色农业园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海门农民丰收节、首届中国山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海门山羊节和桃花节、枇杷节、玫瑰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江海风情、田园风光”休闲农业品牌,被评为“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是农村改革速度更快。发展新型合作农场18家,圆满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三个全覆盖”试点建设成效位列南通第一。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更美。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全年商品化收储利用油菜秸秆近1.3万吨。完成生猪养殖减量南通三年任务指标,列南通考核第一。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围绕海门农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1.以发展新型合作农场为载体,加快农业结构性调整。在高质量完成去年开工建设的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落实后续管护责任,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利用水平和经营效益。在2018年已建18个新型合作农场的基础上,新建30个新型合作农场,种植面积1.8万亩以上,全市60%的“三个全覆盖”试点村和经济薄弱村建立新型合作农场。2.以规模农业项目建设为核心,提升农业产业质效。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举办农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推动规模农业项目建设和农产品销售,确保全年规模农业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其中沪资投入农业5亿元以上,农业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农产品在沪年销售额力争40亿元以上,农产品自营出口力争3200万美元。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步伐。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新建1-2个现代农业综合性示范园区、10-12个优质稻米和设施园艺示范基地、3-5个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同时,推进临江新区、常乐镇、四甲镇、海门港新区四大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建设,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达到1.5以上。三是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确保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60%以上。通过举办丰收节、果蔬节、山羊节等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淘米记”“海门山羊”等公共区域品牌。3.以污染防治攻坚为契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牵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到2020年每个区镇建成1-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争创省、南通市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域推进239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三清一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收处、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村水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等整治工作。2019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必须达到“三清一改”要求,70%以上行政村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目标任务,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具体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负增长行动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废弃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处置试点工作,争创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全面完成违规猪场清理整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打造生态健康养殖牧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出镇镇有特色、村村皆美景的美丽宜居新农村。4.以农村改革为依托,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