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VIP免费

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_第1页
1/5
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_第2页
2/5
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_第3页
3/5
全蚀病的克星--全蚀净目录一.全蚀病概述二.全蚀病的识别办法三、全蚀病的发病规律四、全蚀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五、全蚀病病害的常规防治措施六、全蚀病防治的重大突破七、全蚀净的作用机理八、全蚀净的使用特点九、全蚀净的使用药量和方法十、全蚀净使用注意事项及中毒与急救十一、全蚀净防效概述一、概况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控制,患病麦田轻者会造成减产,重者将会绝收,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已被农业部列为检疫病害。全蚀病主要以带菌种子远距离进行传播,在传入地借助病株残体、农事活动、风、水扩散。最早于1852年发现于澳大利亚,分布于全球各地,我国于60年代最早发现于山东省,以后逐步扩散到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宁夏等19个小麦生产主要省份,90年代以来随着小麦产量大幅提高、免耕的普及、种子的频繁调运、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导致小麦全蚀病在许多省份严重发生,蔓延扩展迅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被由于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主要侵染小麦根系和根茎部,发病隐蔽症状不容易识别,导致很多农民朋友不能准确的在田间进行识别。二、全蚀病的识别办法---“黑脚”+“白穗”=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15厘米以内,根系染病后变黑,俗称“黑脚”,根及茎基受害后导致养分和水分不能向地上部分运输,会出现“白穗”症状。受土壤菌量和根部受害程度的影响,田间症状显现期不一。轻发病地块在小麦灌浆期病株开始显现零星成簇早枯白穗,远看与绿色健康植株形成明显对照;重病地块在拔节后期即出现若干矮化发病中心,麦田生长高低不平,中心病株矮、黄、稀疏,。各期症状主要特征如下:1.分蘖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化,基部黄叶多。冲洗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变灰黑色。2.拔节期:病株反清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向上变黄,似干旱、缺肥。3.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在因病早死的麦株基部叶鞘内侧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即,子囊壳。在土壤干燥的情况下,多不形成“黑脚”症状,只是形成“白穗”。三、全蚀病发病规律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15厘米以内。在小麦上有两次侵染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小麦冬前三叶期,为主要的侵染高峰期,受侵染的麦田表现为病苗矮小,分蘖明显减少,叶片发育不良,根系变黑。第二次侵染期是在春季分蘖高峰期,扬花灌浆期症状为根系明显发育不良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变黑腐烂,易拔起。由于小麦根部被破坏,到灌浆期根系运输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急剧降低,地上部枯黄死亡,形成“白穗”,后期小麦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变黑,俗称“黑膏药”,此外据文献记载,小麦全蚀病除寄生小麦外还寄生于玉米、大麦、谷子、高梁和禾本科杂草在内的350种植物,如此广泛的寄主,也为防治和根除全蚀病造成了困难。四、全蚀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小麦患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拔节前显病的植株,往往早起枯死,拔节后显病植株,收获期测定结果,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分别减少34.8%-45%和42.2%-48.9%,减产50%左右。灌浆期显病植株,千粒重降低11.2%-20。6,减产20%以上。全蚀病扩展蔓延较快,麦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一般只需3年左右时间。许多农民将小麦全蚀病称为小麦的“癌症”。五、全蚀病病害的防治措施小麦全蚀病在我国被列为检疫性病害,目前生产上推荐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措施:1,搞好种子检疫,严保无病区,防止带病菌种子传入无病区,2.封闭扑灭零星发病区,对零星初发地块发病中心的根茬全部拔起并烧毁,并进行药剂处理。3.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硼肥、锌肥、钼肥等),可提高抗病能力。4.轮作倒茬,适时晚播,可减轻病害发生。化学药剂防治:最常用的药剂有三唑类、福美类杀菌剂(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已唑醇、福美双等)。施药方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