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线虫病及治疗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家养小动物变得日益普遍。人们爱护和保护小动物,将小动物视为家庭成员和伴侣,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本文将介绍比较常见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线虫病。关键词:小动物疾病线虫病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犬恶丝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犬、猫的食道、胃肠道或心脏等处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和心丝虫病等。1.蛔虫病:蛔虫病是指几种蛔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卡他性胃肠炎为特征的疾病常导致幼龄犬、猫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本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两端较细的线状或圆柱状虫体。犬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65~100毫米,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胎内和吸吮初乳感染。猫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40~120毫米,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和吸吮初乳感染。狮弓蛔虫:雄虫长20~70毫米,雌虫长20~100毫米,寄生于犬、猫和多种野生肉食兽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感染。其症状多表现为,食欲旺盛,但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多有异嗜现象;间歇性腹泻,大便含有黏液,常随粪便排出蛔虫虫体,严重时表现血性腹泻;当宿主发热、妊娠或饥饿时,蛔虫可窜入胃内引起呕吐,并被呕出;虫体大量寄生可造成肠阻塞或套叠,严重时引起肠破裂;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肝炎或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在对此类病症诊断时需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犬蛔虫卵为短椭圆形,直径75~85微米,深黄色,外膜厚并有明显的小泡状结构,内含有分裂卵胚,卵囊充满卵黄细胞。猫蛔虫卵为亚球形,直径65~70微米,卵壳薄,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狮蛔虫卵近似圆形,直径60~75微米×75~85微米,呈浅黄色,外膜光滑,内含未分裂卵胚,卵胚不够充满,卵壳内空隙较大。经确诊后投服左旋咪唑10mg/kg体重,每天一次;投服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25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天;皮下注射伊(阿)维菌素或通灭(多拉菌素)0.05~0.1ml。宠物康、德沃驱虫片、汽巴50、100等。预防:及时清除犬、猫粪便,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仔犬于出生后30天开始驱虫,肉用犬、工作犬应每2个月驱虫1次。母犬配种前应进行1次驱虫。观赏犬因饲养管理条件好,可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二)钩虫病:钩虫病是指几种钩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出血性肠炎、贫血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我国流行甚广,除北部个别省份外,其他省、自治区均有流行。寄生于犬、猫小肠的钩虫主要有犬钩口线虫、巴西钩口线虫和狭头弯口线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或灰红色纤细短小的线状虫体。犬钩口线虫:雄虫长11~13毫米,雌虫长14.0~20.5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等动物的小肠,可经口、皮肤、胎盘感染和吸吮初乳感染。巴西钩口线虫:雄虫长5.0~7.0毫米,雌虫长6.5~9.0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等的小肠,感染途径与犬钩口线虫相似,但经胎盘感染少见。狭头弯口线虫:雄虫长6~11毫米,雌虫长7~12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的小肠,感染途径最多为经口感染,很少有其他感染途径。其症状多表现为感染性幼犬经爪部皮肤侵入时,常引起指间钩虫性皮炎,皮肤红肿、发痒、破溃和被毛脱毛;表现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呕吐、腹泻、粪便带血或呈黑色柏油状;黏膜苍白,生长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精神不振。诊断: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犬钩虫卵具有特征性,虫卵呈长椭圆形,大小为60~80微米×40微米,无色透明,内含8~16个分裂的卵细胞。治疗及预防:治则同蛔虫病治则;同时结合肠炎和贫血等症状对症治疗,如消炎、止泻、输液、输血等。及时清理犬、猫的粪便,保持犬、猫舍干燥清洁。(三)鞭虫病鞭虫病是指一种称为狐狸鞭虫的线虫寄生于犬、狐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幼犬,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鞭虫,即狐毛首线虫,体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