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案《天窗》教案范文五篇《天窗》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什么是天窗?)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5.齐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3.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三、拓展积累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天窗》教案篇2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是唯一的慰藉,并可以此引发无限的遐思。2.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3.继续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看世界的情趣。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这是茅盾,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长篇小说。他写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很有名。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写的另一篇优美的散文《天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来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天窗的来历;(2)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3)天窗是神奇的。三、讲读第一段。1.自读课文1--3节,完成填空。为了(),所以人们要装天窗。天窗就是()。2.交流3.齐读过渡:大人们在屋面开了天窗,在木板窗关上时,是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唯一的一点亮光。这方小窗竟成了孩子们的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板书:慰藉)四、默读47节。1.思考: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天窗又是怎么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呢?(示刚才的两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