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混凝动力学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中,水力条件是个重要因素,要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应该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即设计合理的混合池和絮凝池,而混凝动力学正是其设计的基础。一、基本概念1、异向絮凝(perikineticflocculation)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异向絮凝主要对微小颗粒d<1起作用。2、同向絮凝(orthokineticflocculation)同向絮凝指借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同向絮凝主要对大颗粒d>1起作用。说明:(1)在混合和絮凝初期,主要表现为异向絮凝,形成微絮凝体;(2)在絮凝初期以后,则主要表现为同向絮凝,形成粗大絮凝体;(3)两者在时间上没有严格区分,在任何阶段都可能同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3、碰撞速率碰撞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颗粒的碰撞次数。4、絮凝速率絮凝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颗粒总数量浓度的减少速率。[絮凝速率]=-1/2[碰撞速率]因为:(1)在计算颗粒i和颗粒j碰撞次数时,是将两个颗粒相互碰撞数计算了两次,即i向j碰撞一次,j又向i碰撞一次。而实际上两个颗粒一次相碰就相互凝聚成一个大的颗粒,故絮凝速率为总计算碰撞数的1/2。(2)负号表示颗粒总数量随絮凝时间而减少,这是小颗粒相互结成大颗粒的结果。二、异向絮凝布朗运动为一种无规则的热运动,将导致水中颗粒相互碰撞。假设:①水中胶体颗粒已完全脱稳;②颗粒每次碰撞都是有效碰撞,都会导致颗粒相互聚集,使小颗粒变成大颗粒;③颗粒为均匀球体。根据费克扩散定律,可导出颗粒碰撞速率为:(2-7)式中,NP——单位体积中的颗粒在异向絮凝中碰撞速率(1/cm3·s);DB——布朗运动扩散系数(cm2/s);d——颗粒直径(cm);n——颗粒数量浓度(个/cm3)。扩散系数DB用斯笃克斯-爱因斯坦公式表示:(2-8)式中,K——波茨曼常数,K=1.38×10-16g·cm2/s2·K;T——水的热力学温度(K);μ——水的动力粘度(g/cm·s)。将(2-8)代入(2-7)可得:(2-9)于是,异向絮凝速率为:(2-10)公式(2-10)是根据颗粒每次碰撞都导致凝聚而推导出来的。实际上并非每次碰撞都有效,引入有效碰撞系数η加以修正,则有:(2-11)有效碰撞系数η反映颗粒脱稳程度。η=1,表示完全脱稳,不存在排斥作用;η<1,则存在排斥作用,碰撞时仅部分凝聚。有些研究者认为,在水处理中,有效碰撞系数通常为η=0.01~0.448。由(2-11)可知,异向絮凝速率与水温有关,与颗粒数量浓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颗粒粒径无关。由于只有小颗粒才具有布朗运动,随着颗粒凝聚增大,布朗运动将逐渐减弱,当d>1时,布朗运动基本消失,故要使颗粒进一步碰撞凝聚,必须进行同向絮凝。公式(2-7)的推导过程如下:为讨论简便,设水中某一球体颗粒j固定不动,所有其他球体颗粒i由于布朗运动而向j颗粒扩散。一旦i颗粒与j颗粒碰撞,则i颗粒数量浓度将随之减小。根据费克扩散定律,可求得i和j的碰撞速率:(2-12)式中,Nij——i与j颗粒碰撞速率(1/cm3·s);ni——i颗粒数量浓度(个/cm3);Di——i颗粒扩散系数(cm2/s);Rij——碰撞半径,Rij=ri+rj(cm)。当j颗粒不是一个(nj≠1),且j颗粒也具有布朗运动时,则i和j的碰撞速率:(2-13)设i和j颗粒粒径相等,从而扩散系数也相等,于是有:Rij=ri+rj=2r=d,Di+Dj=2D,ni=nj=n,代入上式得到:(2-14)公式(2-14)即为(2-7)。三、同向絮凝1、层流条件下的同向絮凝在层流条件下,i和j颗粒均随水流前进,i颗粒的前进速率小于j颗粒,则某一时刻,i与j必将碰撞。设水中颗粒为均匀球体,即di=dj=d,i与j的碰撞速率为:(2-15)式中,G——速度梯度(s-1),G=du/dz;du——相邻两流层的流速增量(cm/s);dz——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流层之间距离。公式(2-15)的推导过程:为便于讨论,首先假定i颗粒静止不动,j颗粒随水流运动。i和j因流速梯度而相互碰撞,见图2-7。图2-7层流条件下两球形颗粒相碰示意如果j颗粒中心位于圆柱体半径为Rij范围以内,j颗粒均会与i颗粒相撞,则i和j在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取决于j颗粒数量浓度nj和流过圆柱体的流量Q(ni=1)。X轴上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