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VIP免费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1页
1/2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2页
2/2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内蒙古阿荣旗音河小学韩玉桂摘要: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愉悦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关键词:新课程、培养、问题意识中国古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在“问题”教学中,不断启发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其自身巨大潜能,“异想天开”的学数学、用数学。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勇于解疑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反思,现将体会浅析如下。(一)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为问题创设平台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才能为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循规蹈矩,师道尊严,因而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鸦雀无声,整齐划一你问我答,问题的产生都是预先设计的按教学流程一步步完成,可谓“其乐无穷,”而“其味已绝”。殊不知,学生在这种自我封闭和压抑的状态下是何等的“苦不堪言“。大量教学表明:要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会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教学民主是基本条件,教师必须要善于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勇于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正如古人所云:“乐思方有思泉涌。”(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呼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实施“问题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如我在执教新课改九年义务教师小学数学第三册“米和厘米的认识时”,课伊始,我依据学生对厘米的认识水平,要求学生用它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表面的长度。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出示“武器”进行实地测量,由的用厘米尺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度,有的用食指的宽度为测量单位,测量文具盒表面的宽度,还有的用图钉长度为测量单位,测量铅笔的长度,等等……接着我提出兴的要求—请大家测量黑板的表面有多长?学生蜂拥而上,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在讲台前用手中准备的厘米尺开始量,5人一组,3个人测量,2个人记录。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座位上举手发言:“老师,这样测量多费实际,而且测量的数据会非常不精确。“他想到了植物园测量的不合理性,我及时追问:“那么你们小组由更好的解决方案吗?”他们即刻从教室外找来一根长棍,测量出它的长度后,以它为一测量单位,看黑板的边长丽由几个这样的测量单位。方法虽有改进,可同学们仍觉得不够方便简练。终于有人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测量单位太小了,老师你能不能给王敏一个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接着我出示了米尺,与学生合作,测量出这把尺的长度后,以它作为单位很快测量出黑板的长度。还有的小组不甘示弱提出了更大胆地设想:想要测量学校到少年宫有多远,怎么办?……学生的这种奇异设想,就建立于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上,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蕴藏其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并灵活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在与学生经历了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后,依据绘制的统计图,请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有怎样的合理化建议……有如教学“乘数的三位数的乘法”时,我对原题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例进行延伸,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上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