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1、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2、下列变化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瓷瓦破碎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3、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出结论4、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蜡烛消失B、发出微弱黄光C、放出热量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氧气B、水C、氢气D、二氧化碳6、下列四组仪器中,都能加热的是()A、水槽、烧杯、试管B、量筒、蒸发皿、集气瓶C、燃烧匙、集气瓶、烧瓶D、试管、坩埚、石棉网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8、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增大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来水是纯水,不含任何杂质B、水在自然界中循环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工业废水应该处理后,再排放到自然界D、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10、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D、胶头滴管11、煤炭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黑色B、不溶于水C、易破碎D、可燃性12、下列事实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变成水B、玻璃破损C、冰块融化成水D、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1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属于环境保护的是()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14、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饮用矿泉水。矿泉水中的钙、镁、钾、钠指的是()A、单质B、原子C、分子D、元素15、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1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水属于氧化物B、空气属于化合物C、氮气属于纯净物D、铜属于单质17、下列物质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18、国际化学联合会于2月19日宣布,第112号化学元素已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元素符号为“Cn”。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又添新成员。新元素的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77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元素,则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112B、277C、165D、389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B、溶质可以是固、液和气态,溶质一定是水C、蔗糖溶液不能再溶解食盐D、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20、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些溶液,测定它的密度是ag/mL,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溶液,测定它的密度,其数值应该是()A、等于aB、小于aC、大于aD、无法判断21、在10%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1:10B、溶质:溶液=1:10C、溶剂:溶液=9:11D、溶质:溶液=1:1122、在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用25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A、1gB、2gC、3gD、5g23、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6.2g食盐,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B、称量时,两托盘分别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纸C、用量筒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不慎洒出二、填空题(共11分)24、用化学符号或名称表示:2个硫原子____________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25、下列物质:填序号①河水②水银③冰水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