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中学生早恋问题?就目前,我国社会面临严重的在校中学生早恋情况!中学生一般年龄在(11——17)周岁之间!心理不够成熟!但是又处在心理盲动状态!对很多事情带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感情问题!就以上情况!初恋十四五岁的少年,开始在性心理发展的这棵大树上滋生出初恋的幼芽,许多女孩觉得和男同学在一块特别愉快、舒服,特别愿意和男孩接触……这是一种性的体验,也是初恋的一种表现。初恋没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会同时与几个异性接近,常常是一个男生同几个女生,或者一个女生同几个男生公开地交往。这时的孩子之所以今天跟张三要好,明天跟李四投机,感到可爱的异性不止一个。出于好奇与模仿心理,所以说好就好,说吹就吹,谈不上什么深厚的感情,用“幼稚的”、“群体的”、“混乱的”、“盲目的”来概括初中生初恋的特点,是比较恰当的。家长、老师应关注他们,不能让不良现象产生。5.迷恋16岁~17岁左右的学生,也就是高中生,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常凭一时冲动而表露钟情,十之八九没有肯定的结果。有些女孩子常因过早地对男性“表钟情”而犯了错误。这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注意,要阻止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年幼的她可能会成为未婚母亲。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对异性有倾慕之心,愿意和异性交往,这是青少年身上反映出来青春萌动意识,是一种正常生理和心理变化,对这种现象,家长和老师、班主任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阻止其早恋。应该密切注意早恋的10种表现和迹象。(1)孩子变得特别爱打扮,十分注意修饰,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迫切要求父母添置时髦的服装。(2)原来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突然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3)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起来,不愿和父母说话,对弟、妹的态度也粗暴了。(4)一到晚上常常魂不守舍,找一个借口外出,常常深夜不归,瞒着父母和老师、班主任去公园、溜冰场、音乐茶座、舞厅等场所,有时还说谎,如父母和老师不同意外出,就发脾气或胡搅蛮缠,心神不定。(5)放学回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待在一角想心事,常走神发呆,一经人提醒,往往搪塞敷衍。(6)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不安,做事没耐心。(7)对有关男女情爱的书籍、杂志、影视感兴趣,喜爱哼些情歌曲,嘴巴里常有些不健康的语言。(8)喜欢打听男女之间的事,对儿女情长的事尤其感兴趣。(9)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地写信,看到父母和老师走近或询问,便匆忙掩饰,百般争辩。(10)常有异性打电话来,或与异性同学传递小条子。信也多起来了,信件下角不留地址。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中学生出现早恋,主要是因为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急剧变化,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对性的好奇心和吸引力也更加强烈,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就有可能出现早恋现象,现象有两点:(1)公路、马路、小巷上男女青年过分亲昵、热情的举动,也有老师不注意在学生面前过分对自己心上人、爱人亲昵、热情,致使学生模仿,心理天平失衡。(2)注意黄色、淫秽的照片、电影、书刊也会使学生性开放。老师和班主任应设法阻止学生看这些不健康书刊照片电影。为预防学生早恋,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关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2)为学生增加性教育内容,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地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达到自觉地防止和终止早恋现象。(3)家长、老师、班主任应教育学生远离爱情书报、杂志、电影、电视。(4)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净化文化娱乐市场,禁止学生接触那些低级、淫秽电影等。(5)家长和老师要尽力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择友环境,指导择友的方法和矫正择友的不良心理障碍及习惯。(6)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力求进取的情操。(7)对已经出现早恋的学生,不要大惊小怪,认真做到以下几点:①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更不要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班主任要开导学生对待自己爱慕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