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案课题名称七律•长征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学生课时一课时授课人盖永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读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读通全诗。2、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3、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了解背景,知诗人解诗题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2、简介时代背景: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说一说听一听激趣导入长征时代背景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进行长征,其间途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11个省,跋山涉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的荒无人烟的草地,共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行程二万五千里,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即将胜利的时候,毛二、初读全诗,感知内容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3、了解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走近诗人毛泽东,来学学这首诗。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正确。看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2、指名学生朗读全诗:认读生字、新词:逶迤、磅礴、泥丸、岷山。指名朗读。板书课题听一听自由读朗读识字观看课题初步感知毛主席的伟大初步感知诗意思维能力三、了解诗意,感知精神律:就是七言律诗,每行有7个字,共8行。冋学们再读读,全诗共有几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律长征,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全诗,注意读通、读顺、读正确。指名读齐读教师读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教材中的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2、交流:出示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读一读,你能理解思考回答朗读自学边读边画交流观看读一读培养朗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师:长征难吗?这句诗告诉我们,难在何处?他们要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条条河,诗中的“万水千山”就表示山水很多,师:面对这样的千山万水,面对这样的千难万险,毛泽东主席和红军将士们的态度如何呢?你能把这样的词语圈出来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也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理解。指导朗读。(齐读)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圈一圈划一划。交流,板书: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听一听理解练习朗读齐读圈一圈划一划播放课件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回答问题播放课岷山出示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你了解五岭和乌蒙吗?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弯弯曲曲连绵起伏,长达数千里的五岭,这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可以用诗中的那一个词语来形容?那乌蒙山又是怎么样的呢?(山很高,气势很雄伟,那么险峻)你能不能读好?读出你理解的逶迤和磅礴。师:这样的高山要征服它,一个字“难”可将士们只等闲。你能从这句诗句中找到理由吗?说一说。板书:细浪泥丸(说一说诗意)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就像滚动的泥丸。—齐读。回读总起句:面对这样的高山峻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出示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翻过了山,又要涉水了,毛主席在诗中写到了两条河:金沙江和大思考回答认真听教师讲解观看齐读板书播放课件播放课件直观印象(出示图片)这就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你看到了什么?说说诗意。学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此时此刻,你又怎么理解这个寒字?板书:寒谁愿意用朗读来表达这种智取的喜悦,面对恶战的勇往直前?——齐读。回读总起句:面对这样的岀示图片播放课件险山恶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说一说理解思考回答齐读理解红军战士的英勇5、出示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红军将士翻五岭,越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