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深厚的视觉鉴赏修养与媒介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对媒介文化的独立评价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博雅气质。课程教学任务:设计符合时代特点,结合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课程内容;开发多种可视化表征样式的课程资源;设计以主题教学为主、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教材从总体上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共十四个模块(从模块一到模块十四),中篇共十个模块(从模块十五到模块二十四),下篇共十一个模块(从模块二十五到模块三十五)。三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断进行交融,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上篇阐述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奠定基础。中篇介绍生活中不同类别视觉文化对象特征与价值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感悟生活中的建筑、雕塑、陶瓷、服饰等视觉对象包含的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先人的生活情趣品位和历史的来龙去脉,提升视觉素养。下篇讲述了通过各种媒介所传递的视觉文化对象的特征与价值,使学生了解书法、绘画、摄影、电影等视觉信息所传达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媒体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感受精神家园,唤醒文化自觉意识,了解媒介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提高媒介信息的接受、评估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媒介素养。(教学内容呈现如下图所示)上篇:当代大学生的视觉文化素质培养创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媒介素养、视觉素养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学方法:导读、演示、互动、对话、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为主模块标题内容结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模块一《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简介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进行了简介•理解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二者的概念、内容、范畴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明确《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材的内容结构、形式;•了解《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资源的建设。访问视觉文化网站(www.fromeyes.cn)欣赏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模块二研究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时代意义(之一:时代背景)1.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1.1读图时代来临,媒介素养成为大众基本素养1.2媒介素养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应运而生•了解两个关键词: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了解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原因•访问“视觉文化网”专栏:中华传统节庆LOGO设计,理解视觉文化在大众传播方面具有的优势。模块三研究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时代意义(之二:视觉符号的结构与功能)1.视觉符号的结构方式与功能机制1.1符号的代表性与指代关系的多样性1.2揭示符号的结构奥秘:语义三角形1.3视觉符号的结构特征:能指与所指的相似度与直观性1.4视觉符号的功能机制:外延内涵与意义层次•理解视觉符号的结构方式与功能机制,了解视觉语言的表征特性;•学习与理解语义三角形、能指和所指、外显与内涵的概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视觉案例与媒介作品解读•经过本讲的教学训练,你认为对你的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提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模块四研究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时代意义(之三:1.媒介演变与媒介素养1.1媒介演变与传播形式的变革1.2与时俱进的媒介素养教育•了解信息载体央视的演变与传播形式的变革之关联;•了解不同符号结构央视具有不同的传•结合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和谢海龙的摄影《我要读书》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利用不同媒媒介演变与媒介素养)播特性;•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标准是与时俱进的。介查询作者与作品信息;辨别作品创作采用的媒介手段对作品意义附加值的影响等。模块五读图时代“看”行为的变迁与意义(之一:东西方“看”行为的历史变迁)1.东西方“看”行为历史文化的变迁1.1西方“看”行为的历史1.2东方“看”行为的历史1.3“读图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了解西方“看”行为的历史变迁轨迹;•了解西方“看”行为的历史变迁轨迹;•辨析东西方“看”行为历史变迁的异同。以4-6人为一组针对以下论题分别展开讨论:•东西方“看”行为演变的异同比较.模块六读图时代“看”行为的变迁与意义(之二:读图时代“看”行为的忧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