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简单复述故事情节。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刻画的方法。3.从哈尔威船长身上感悟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学重难点】1.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刻画的方法。2.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我心依旧》,在舒缓的乐曲中导入至本课学习。)大海孕育万物,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可是,提到大海,人类似乎永远也摆脱不掉一个虽不愿触及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话题——海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怨天尤人,也有人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彰显了人性的善与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二、走近大师学生利用幻灯,交流事先搜集的雨果资料,走近大师,了解大师。(事先布置学生上网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三、整体感知,复述课文安排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学生复述课文,对优胜者予以奖励。四、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1)发现问题,掌握基础。教师提示学生从生字词的音、形、义,成语的积累与运用,文句的含义,小说的情节安排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并在有疑问处标出问题。同桌可以在自己确定后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解决。(2)辨明结构,分析场面描写。(3)研习人物刻画,探究人物性格。①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他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哪些地方?②哈尔威船长一定要死吗?他不死可以吗?2.引导学生赏析佳句。可从景物描写的具体、人物刻画的生动、思想表达的深刻角度进行赏析。五、拓展延伸请说出你听说或读过的英雄人物的动人故事。六、布置作业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资料宝藏】1.文豪雨果及其作品雨果(l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2.雨果的名言(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3)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