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亲情中所蕴含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促成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和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二、导入新课: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上课前)2.体验家庭亲情。幻灯片一(3—5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们和父母做完农活或者走亲戚回家的路上,当你们走累了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你还记得自己当时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1—3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亲情是我们人生最珍贵的情感之一,它无须伪装,不用掩饰。因此,我们常常能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收获最真实的感动。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一位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幻灯片二三、新课教学:(一)朗读课文:(3—5分钟)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我想考查一下同学们拿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1.教师进行简要点评。2.根据朗读的情况强调生字词:幻灯片三、四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熬过分歧(二)了解作者莫怀戚。(学生朗读)幻灯片五(1分钟)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他视写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重视世俗生活中的乐趣。作品描写入情入理,且颇富人情味,可读性很强,在当代推理小说中可谓上品。(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3—5分钟)1.听读全文,注意把握重要信息:幻灯片六这是一家四口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由分歧发生到分歧解决。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2.简要谈谈你听读本文后的感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幻灯片七这是一个和谐,一个友爱,一个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家庭。(四)探究学习:幻灯片八(15—25分钟)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朗读),想一想:在这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最喜欢)哪一个人物的表现,为什么?找出描写该人物的语言(字、词、句、段),并进行评价。(请同学们在各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注意:你最欣赏(最喜欢)的人物只能选择一位,请说明理由,并找出相关语言进行评价。)(五)领悟道理:幻灯片九(3—5分钟)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谈体会。)四、结语:(3分钟)(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学生读一遍)幻灯片十教师小结: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五、作业:幻灯片十一1、真诚行动: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2、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三,《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