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课堂评教课程:大学语文课型:文学鉴赏课教师:董兰标部门:基础学科部安徽蚌埠二00二年六月六日公开课教学设计表单课题春江花月夜学时2课时(80分钟)授课类型文学鉴赏课班级J11秋数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古体诗文体知识、张若虚生平创作以及古典诗鉴赏方法能力目标能感受《春》的音乐美、意境美(写景与抒情)、哲理美、结构美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会诗歌中的感伤情怀,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有限的人生,追求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从诗词的音乐美、写景美、哲理美以及意境美的层面把握诗文构思技巧、诗歌内涵及艺术特色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课文2、把全班按照小组,分成白云组,黑土;清风组、明月组并拟定组长3、各小组成员集中坐在一起,方便对任务进行集中讨论,每参与一个问题的回答,便可得一份,各小组组长负责为本小组成员打分,得分结果记入学期考核,班长给各小组打分,评出优胜组,分数及评选结果第二节课公布。3、准备好教学设计与多媒体教学难点把握写景、抒情、言理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诗歌感伤情绪的实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吟咏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活动(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步骤一:知人论世(用时3分)作者:张若虚是初唐后期著名诗人,扬州人,曾经做过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已扬名于京都,玄宗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代表作还有《代答闺梦》诗体: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绝句、律诗。背景:诗人背井离乡、飘零江湖思念家乡。1-1:简单问候1-2:课程激情导入后,书写课题:利用《春》的文学价值激情导入。1-3:下达任务一:(播放ppt)你对这首诗歌的作者了解吗?你知道《春》属于古典诗词中哪种诗体?1-4:归纳点评后,引入教师在配乐背景下的诵读1-1:学生问候1-2:学生点出课题1-3:学生完成任务并有小组代表汇报,实行抢答步骤二:学会吟诵(时间分配:12分钟)诗歌之美:学会诵读:1、音读;读准字音2、意义:读出情感---喜悦之情,忧伤之感3、美读:读出节奏,音步为2-2-3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下达任务二:学会吟咏1、认真听读,标注生字词2、标出诵读的音步(停顿)3、标出韵脚(节奏)4、找出叠词、问句、顶针。2-2:在配乐后诵读,词语点拨。2-3:带领学生仿读,组织个别读、齐读2-1:学生按照任务聆听范读,并标注生字词。2-2:个别试读2-3:小组赛读2-4:全体齐读。2步骤三:初步感知,理清文脉(时间分配:5分钟)诗歌之美:三美(音乐美、意境美、建筑美)本诗之美:音乐美、意境美、建筑美,还有结构美、情感美。结构脉络:(黑板板书略)写景:描绘一幅春江花月夜图景(八句)言理: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八句)叙述:人间的相思情愁(后二十句)3-1:下达任务三:(ppt呈现)听读后,你认为这首诗歌美在哪里?这首诗哪些地方是写景?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地方是叙事抒情?3-2:总结并书写板书3-2:学生自由讨论3-3: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3-4:学生记分步骤四:写景美鉴赏(时间分配:12分)1.词语点拨:略2.把握韵脚:每四句一换韵,分别压ing、an3.完成句意思的理解春江水涨,江潮涣涣,与大海相连,一轮明月在江潮的托拥下涌现出来,顿时,万里江波熠熠生辉,无不笼罩在月华之中。江水绕着生满鲜花的郊野曲折流过,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反而不能察觉了。在洁白的月光之下,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4.写了春江、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汀上白沙,中心意象为月光,一切景物都是月下之景,描绘了一幅海上生明月,江水涌动,月共潮生、气势壮观,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5.神州今夜共良宵,离人今霄同相思6.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情景结合、情理交融、烘托。修辞手法:对偶句、比喻7.该层主要描写了:明月初升到渐升渐高时的春江夜景。江海相连,花月相映,境界开阔壮观而又透明澄彻4-1:教师解说4-2:用幻灯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