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蛋宝宝(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蛋宝宝 活动目标: 1.探究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出现象的存在。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两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等量的淡水和盐水)、鸡蛋、盐、勺子、碗,水彩笔,记录表,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日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认真看看,这两杯水一样多吗?(出示装有等量淡水、盐水的杯子,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老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蛋宝宝,今日我想和水做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 3.老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么样呢?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想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出现象。老师给予指导。) 4.老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想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出现象。) 二、引导幼儿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老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化,探究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想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