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VIP免费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_第1页
1/3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_第2页
2/3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_第3页
3/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二、设计思想以“从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为基本指导思想。导入上紧扣书中彩图,以“大象间是如何交流的?”作引入,展开部分以探究为主要体系,构建课堂“双主体。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和观察以及教师演示,使学生从多角度明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三、教具准备音叉、小槌、橡皮筋、玻璃钟罩、抽气机、收录机。四、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看P10大象的图,让学生思考,讨论:1、关于大象你了解多少?(大小、种类、生活习性等)2、你认为大象之间如何进行交流?阅读P11文字。学生讨论:猜测“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中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声?3、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能产生人类听不到的声吗?4、你知道哪些动物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吗?这些问题学过这一章后就可以解决了。用收录机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出课题“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一]、声的产生(探究)让学生自己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演示)敲响音叉,观察发声的音叉。张紧的橡皮筋,用手指拨动,使其发声。观察课本P12四张图。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想想议议)观察P13插图,教师介绍: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发出声音。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为雄蝉腹部有发音器官,而雌蝉没有,在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二]、声音的传播(探究)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1、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这里也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制作“土电话”,实验方法如上。)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演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里,接通电源,然后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请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问: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教师稍作介绍(以水波作比较),略)总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想想议议)请学生设计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小实验。或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例:(1)人潜入水中后仍能听见岸上的讲话声;(2)鱼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风吹草动。总结: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上通过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例如:雷声、回声等,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枪的声音,也是很好的例子。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学生阅读P15小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总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本课小结: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