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物体内的主要营养成分,理解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换的原理,掌握合理膳食的科学依据。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过程,理解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体发胖与减肥的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学习重点、难点难点:三大类主要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重点:平衡膳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学生在第一课时对糖类、脂肪的代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身的用餐习惯和每日膳食的营养比例作为情景,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蛋白质、糖类、脂肪相互转化的过程为核心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方面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并能在生活中自觉运用科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分析吃糖过多会发胖的原因,理解糖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1.由于糖类摄入过多,一本分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多余部分就转变成高能量的营养物质—脂肪而贮存在皮下及腹腔大网膜,表现为长胖。2.分析脂肪肝产生的原因。2.脂肪来源太多,肝脏功能不好,磷脂合成少等导致。3.吃肉的老虎体内为什么会有葡萄糖。(试用物质间相互转换的知识进行分析)3.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甘油在肝脏中转变成丙酮酸后加入糖代谢,蛋白质脱氨基后也加入糖代谢。4.我们中学生如何进行合理营养?我们的饮食合理吗?应该如何改进?(10分)5.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那几类?举出其主要来源物质(10分)5.糖类,脂质,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含糖类高的如甘蔗,面食等;脂质含量高的如肉类,油,花生等油科作物等;含蛋白质多的如牛奶,蛋白,奶酪等;水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绿色蔬菜和粗粮膳食纤维含量较高。1.一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生成多少分子ATP()A.35B.38C.32D.24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小鼠在正常情况下产生同样多CO2,需要消耗的葡萄糖是酵母菌的()A.6倍B.3倍C.1倍D.1/3倍3.葡萄糖在血液中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吞饮作用用心爱心专心14.关于糖类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产生大量的能量B.单糖脱水缩合成多糖,如植物的蔗糖C.转变成更低能量的营养物质——脂肪D.糖类可以转化成各种氨基酸5.什么条件下人摄入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而积累()A.饥饿时B.生病时C.糖类过剩时D.心情不好时6.人体内物质代谢以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等过程转化为各种蛋白质B.只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人就不会发胖C.当血糖含量低于45mdL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D.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而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7.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在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中都出现的变化是:①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②可在体内储存③其中一种有机物完全可以由另两种物质转变来④能成为细胞的成分⑤氧化分解后能生成水、CO2和尿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8.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属于其致病原因的是A.脂肪摄入量过高B.脂蛋白摄入不足C.脂蛋白合成受阻D.磷脂合成受阻答案一、单选题(8小题,每小题4分)1.B2.D3.B4.A5.C6.C7.C解析:三大物质都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糖类可在体内以糖元的形式储存,脂肪也可以储存,但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糖类可以转变为脂肪和非必须氨基酸,不能转变为必须的,脂肪可以转变为少量糖类,蛋白质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变为糖类和脂肪;三大物质都能成为细胞的成分;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尿素。8.B解析:本题考查脂肪肝的原因:脂肪来源太多,肝脏功能不好,磷脂合成少等导致脂蛋白合成受阻。用心爱心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