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基本准则1概述可靠性设计是为了在设计过程中挖掘和确定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采取设计预防和设计改进措施有效地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而要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只有通过各种具体的可靠性设计方法。1.1含义可靠性设计准则是把已有的、相似的产品的工程经验总结起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成为设计人员进行可靠性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和应满足的要求。1.2意义和作用1.2.1可靠性设计准则是进行可靠性定性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可靠性设计工作中,当产品的可靠性要求难于规定定量要求时,就应该规定定性的可靠性设计要求,为了满足定性要求,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可靠性设计措施,而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是一项重要内容。1.2.2贯彻设计准则可以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和制造赋予产品的内在可靠性,是产品的固有属性。而设计准则是设计人员在可靠性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按此准则设计,就可以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故障,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1.2.3可靠性设计准则是使可靠性设计和性能设计相结合的有效办法。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只要认真贯彻设计准则,就能把可靠性设计到产品中去,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1.2.4工程实用价值高,费效比低。可靠性设计准则主要是经验的积累,不需要花费金钱去做试验或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但贯彻了设计准则,避免不少故障的发生,取得的效益是很大的,因此它的费用比较低。1.3可靠性设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防护设计·简化设计·降额设计·热设计·密封设计·新技术采用原则·机械可靠性设计·节能环保设计·安全性设计·工艺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2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内容细分2.1环境防护设计2.1.1环境条件是指产品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外界影响因素。2.1.2主要环境因素a)气候环境温度(高低温)、湿度、气压(海拔高度)、太阳辐射(如紫外线)、风力等级、降水、降雪、冰冻、雨露、雾、霜等。b)机械环境振动、冲击、碰撞、跌落、摇摆、翻倒、爆炸、冲击波等。c)化学环境盐雾、腐蚀性气体(如CL2、H2S、SO2等,混合气体)。d)生物环境霉菌、动物(如防老鼠)、植物(如表苔)。e)电磁条件电场、磁场、闪电、雷击、电晕放电。f)机械活性物质沙、尘g)其它人为条件使用、维护、包装、保管不当等。2.1.3环境防护设计的基本方法a)收集分析产品在寿命周期中的环境应用情况。b)根据相关标准转化为量化的设计要求。c)按照要求进行设计·材料防护:选用抵御有害环境因素的材料(金属类、非金属类)。·工艺涂敷防护:表面进行电镀、油漆、塑料喷涂等。·结构防护:结构上采取密闭措施、局部进行隔离防护等。·防潮设计:采用吸湿性小的元器件和材料;采用喷涂、浸渍、灌封、憎水(具有良好的防污、防尘、防霉、防泛碱、防风化和析白、防止微生物滋生物、防老化等作用)等处理;局部采用密封结构;放入吸潮剂;改善整机使用环境(如采用空调、安装加热去湿装置)等。·防霉设计:采用抗霉材料;采用密封装置;表面涂覆;采用防霉剂进行处理;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抑制霉菌生长(如通风、降温)。·防盐雾设计:采用防潮和防腐能力强的材料;电镀;涂覆;采用密封结构;避免不同金属间的接触腐蚀,金属之间涂覆隔离或垫绝缘片;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注解:温度每升高10度,腐蚀速度提高2~3倍,电解质导电率提高10~20%;相对湿度大于70%时,腐蚀速度加快。)2.1.4环境防护设计的注意事项a)采取密封措施后,必须注意解决散热问题。·选择导热好的外壳材料;·选择合理导热方式。b)电镀和涂覆应注意工艺控制,保证质量。c)结构上避免出现积水现象。d)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结构形式。e)产品的组装应当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内部空气不洁或温度变化时产生凝露。2.2简化设计2.2.1概述:产品越复杂,可靠性越低。在确保满足其功能及不会给元器件、零部件造成过高应力的情况下,采用简化设计技术,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2.2.2简化设计原则a)深入进行功能分析,去掉不必要或多余功能,简化设计目标。b)在保证必要的功能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零件数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