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1页
1/6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2页
2/6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_第3页
3/6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理解它在使用时的优点及如何使用、阅读地形图。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重点、难点: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自主合作探究(地形图)【自主学习一】等高线1.海拔与相对高度右图中甲地海拔米,乙地海拔米,丙地海拔米。丙地相对于甲地的相对高度是米。2.等高线及特点(1)定义:在平面图上把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组成的曲线。(2)等高线的主要特点。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②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即相隔的高度差)一般都__。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叫等高距。如右图中的等高距是米。③零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④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一幅图内不一定闭合)。⑤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和悬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中的部分不中断。⑥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⑦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在等高线图上,一般加一条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表示出坡度的方向,这条指示坡向的短线叫示坡线。【跟踪练习1】(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的部分是()A鞍部B山脊C陡崖D山谷(2).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B闭合等高线图中,越向中心等高线数值越大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越陡D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越缓【自主学习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2.等高线地形图的测绘方法。(课本30-31页)①判断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数值小,地势。②不同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大小的方法。a.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如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为。b.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如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根据比例尺判断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如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表形态。4.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近地面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选建水电站坝址: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坝址一般在峡谷处,原因是集水面积大,落差大,工程量小。修水渠或引水管:修水渠的线路必须始终保持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以保证水始终由高处流向低处,且不会溢出水渠。引水管要保证出水口低于进水口。修水渠和引水管都要尽可能使工程量较小。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深水港湾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跟踪练习2】(1)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山对乙山的相对高度是2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G是陡崖,A是鞍部D.CD和EF都是山谷(2).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B.闭合等高线图中,越向中心等高线的数值越大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越陡D.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越缓(3).下面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A.a线B.b线C.c线D.d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崖(也叫悬崖或峭壁)处等高线出现重合现象,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能够直接读出,它能够利用经过陡崖的等高线条数和等高距计算得到。如果陡崖有N条等高线经过,那么这两个地点的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