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二、自主预习1.年,曹操和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2.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称帝,国号魏。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合作探究1.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四、随堂演练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220年D.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C.西藏D.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7.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8.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肥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9.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0.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A.孙权与刘备B.诸葛亮与刘备C.曹操与诸葛亮D.刘备与曹操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200袁绍2.赤壁之战3.220洛阳221蜀汉三、合作探究1.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四、随堂演练1.B2.B3.D4.A5.D6.A7.B8.C9.D1O.B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