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本讲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出现了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尽管未能突破儒家思想的范畴,但使传统儒学焕发了生机考纲要求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s\up7(JICHUPAICHA))理一理一、历史背景1.政治: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2.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1)思想主张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①主要思想: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②评价: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①主要思想: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②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3)王夫之①主要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②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评价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s\up7(JINGWEIDIANBO))想一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提示: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即理学的伦理、教条。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步的主张?提示: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经济:提出工商皆本。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西方式的启蒙思想?提示:(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4)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4.概括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提示:(1)政治: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队伍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3)文化:理学僵化、进步思想出现、明清小说盛行。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此时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反专制、倡民主;反抑末、重工商;反教条、重实用的早期启蒙思想,文学领域小说盛行,带有强烈的反专制色彩。(1)李贽的“离经叛道”是商品经济发展与程朱理学丧失活力矛盾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