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解决方式课题第七单元规范司法行为建设法治社会第一课时争议解决方式及相关制度第一小节争议解决方式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主备人执教者审核审签累计课时总第课时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知道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行政复议等解决争议的方式。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重难点重点: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行政复议等解决争议的方式难点: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行政复议等解决争议的方式学法指导学习流程及内容课堂随笔民事纠纷,如离婚纠纷、损害赔偿纠纷、房屋产权纠纷、合同纠纷、著作权纠纷、邻里关系纠纷、借贷等民事诉讼:触犯《民法》,一般由当事人自己去报案或者起诉。刑事诉讼:触犯的《刑法》,是由公安机关检察院调查起诉的,原告方是检察院行政诉一、自主学习1、自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朱家种的青菜被张家的羊吃了,朱家找张家理论,双方发生了言语冲突。张家越想越气恼,把朱家养鸡场的设施砸坏了。导致朱家经济损失。两家争执不下,前往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张家一次性赔偿朱家3500元,了解了这场纷争。材料二:李某的父母购买的房屋出现墙体漏水和楼层不符合合同约定层高,他们与开发商交涉,要求赔偿。协调未果,李某的父母按合同约定将此事申请仲裁委员会解决。仲裁委员会按照程序成立仲裁庭审理,裁决开发商一次性支付18万元的赔偿。材料三:葛某开了一家小饭店,区卫生局来检查,以厨房不符合卫生标准为由,没收了卫生许可证,并罚款5000元。葛某对这一行政处罚不服,前往市卫生局申请行政复议。市卫生局认为区卫生局的处罚过重,将罚款数额减为800元。思考:(1)中国人讲究“和为贵”,发生纠纷不愿意起诉到法院。上面几种纠纷没有通过起诉获得解决,你认为合适吗?(2)如果你遇到一些纠纷,你希望采取哪种解决方式?说一说你的理由,与同学们讨论。2、自学教材内容,思考问题:(自学教材,做一做“同步练习填空题”)学海导航:我国宪法、劳动法、教育法和社会保障法规定,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劳动权、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然而现实中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纠纷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不仅会损害当事人合法的权益,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争议解决方式(1)民事纠纷的含义以及解决矛盾和争议的方式。①含义:通常情况下,多数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②解决矛盾和争议的方式:发生了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采用合法手段来解决矛盾和争议,依法维护权利。A.协商:当纠纷发生时,不妨先试试“有话好好说”,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B.调解:当事人也可以向相关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矛盾调解中心等一裁终局: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讼:民告官,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决纠纷。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且签字认可,各方当事人均应遵守。(不具强制)调解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争议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的活动;另外一种是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的调解活动。C.仲裁:含义: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另-种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是当事人根据其在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特点:由于仲裁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其程序比诉讼程序更为灵活,而且一裁终局,所以它显得更加便捷、经济。仲裁裁决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的前提条件,是双方当事人有协议,且提交仲裁的事项是法律允许仲裁的事项。D.诉讼:含义:为实现各种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