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名师导学1.逆反心理是怎么产生的?逆反心理有哪些表现及危害?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天津希望之星儿童研究中心调查报告表明:98%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在长期听到母亲的唠叨之后,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出现夜不归宿,甚至离家出走的情况。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这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如果不注意加以克服,不仅会导致我们与父母的沟通障碍还会让我们对人对事多疑、偏激,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要学会克服逆反心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理解。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唆、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出于对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有逆反心理了。(2)把握自我。经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老师、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3)学会适应。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2.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王娜在日记里写道:“上初中后,我与爸爸妈妈的关系好像疏远了许多。每天放学回家,爸爸妈妈还和往常一样,问我的学习情况。自己不想对他们说,有时敷衍几句,话一出口就变了味道,让爸爸妈妈很不高兴,影响了与爸爸妈妈交流,所以心里特别烦。我该怎么办?”(1)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了解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提高自己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培养自己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中进行选择的能力和在家庭交往中权衡得失利弊的能力。(2)与父母交往要讲究艺术,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典例发散【例题1】(2010山东模拟)那天,她离家出走。一天没吃东西、饥饿难耐的她,来到一个面摊前。摆摊的老婆婆送给她一碗馄饨。小女孩吃着馄饨,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到碗里。她对老婆婆说:“我们并不认识,您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了出来,还叫我再也不要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你就这么感激我,而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你为什么不感激她呢?而且还跟她吵架?”她愣住了,匆匆吃完馄饨便往家走当走到家附近时,她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站在门口张望……(1)促使“她”回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生活中,当你与父母发生了矛盾,会如何处理?解析:此题选取事例朴实却感人,容易与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但考查了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一道好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与父母吵闹、顶撞,甚至离家出走,这是很错误的做法,应主动沟通,理解、尊重父母。答案:(1)老婆婆的一席话,使她猛然意识到父母多年为她付出的爱。家庭中,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抚养、照顾自己,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自己,教会自己如何做人。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爱。(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不要一时冲动,要学会克制。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变式训练:1.有调查显示:在当今家庭生活中,最令父母焦虑的是孩子不听话。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你认为作为孩子,应当()①遇事主动与父母商量,聆听父母的建议②理解父母,进行换位思考③对父母的话绝对服从④和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处理,心平气和讲道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这道题同样是考查我们应如何理解、尊重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引导我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