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一)1.形成遗传的物质观;2.分析实验过程,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方法阐释分离定律。重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核心内容(实质)难点:假说-演绎法的应用1.查阅遗传学的两大理论(“融合遗传”和“颗粒遗传”),了解孟德尔的研究背景。网站推荐:百度百科,大学教材推荐:《遗传学》查阅内容:融合遗传和颗粒遗传的概念、盛行的时间、提出的主要人物以及孟德尔持有的观点。(1)融合遗传指:。(2)颗粒遗传指:。(3)融合遗传提出者为,颗粒遗传提出者为。【答案】(1)它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2)孟德尔于1865年发现豌豆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的遗传定律后,提出了遗传因子概念,并且他认为这些遗传因子互不融合,互不干扰,独立分离,自由组合,具有颗粒性,因此称为颗粒遗传。(3)达尔文孟德尔2.阅读课本,了解孟德尔的生平,了解他为遗传学做出的贡献。孟德尔做了许多动植物的实验,发表论文(名称),提出两大定律,分别是定律和定律。孟德尔的研究成果被埋没了35年之久,他被称为的奠基人。【答案】杂交《植物杂交实验》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学3.了解假说—演绎法,尝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等过程。请举一例大致说明方法的运用过程。假说演绎法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1.阅读课本或实地考察,了解豌豆的花的结构,掌握杂交的操作步骤,条件允许的同学可用实物进行杂交操作。(1)豌豆花的结构(可绘图+文字说明,推荐实物介绍)(2)杂交的操作步骤(3)若有实物操作,可上传照片或视频展示。2.了解豌豆被当作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原因,理解孟德尔选择豌豆的原因,思考类似可供选择的材料。(1)豌豆被孟德尔选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答案】(1)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2)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3)子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4)多个稳定、可区分的性状。1.下列生物的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O型血与A型血B.果蝇的棒状眼与红眼C.豌豆豆荚的饱满与籽粒不饱满D.玉米的高秆与水稻的矮秆2.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母本是____。(2)操作①叫____,操作②叫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应注意____,时间上____,操作过程中要____,操作后____。(3)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4)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吗?为什么?【答案】1.A1.(1)不是;狗与兔不属于同一种生物。(2)是;早熟与晚熟是玉米成熟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1)矮茎高茎(2)母本去雄授粉要在花粉未成熟之前进行要干净、全部、彻底要外套袋子(罩子)(3)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4)不属于。因为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孟德尔选择豌豆为材料,成功提出两大遗传定律,请思考其它可供参考的材料,举例并说明选择原因。【答案】如玉米:雌雄同体,有多对差异明显的性状,种子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