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物体的密度;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4.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学讲过程:一.认识密度1.思考:是铁重还是木头重?要回答这个问体,必须同时考虑物体的_____和_____,我们可以比较相同体积,如____cm3的物体的______大小。2.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测量不规则的小物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中注入适量(能使固体浸没水中且放入固体后液体不超出最大刻度)体积的水V1;②用细线系住固体并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刻度V2;③该固体体积为V=V2-V1。3.学生分组探究。分成四部分,分别测量1cm3铜、铁、铝和石块的质量。结果填入表中思考:“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反映了物质的特性。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是由_____的单位和_____的单位组成。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常用的密度的单位还有_________。水的密度是103kg/m3,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1g/cm3=____kg/m3。二.密度的应用1.课本例题:(见课本119页)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根据密度的大小,人们可以_____物质;课堂小结:练习检测:1.人们常说的“油比水轻”,实际上是说()A.油比水体积大B.油比水体积小C.油比水质量大D.油比水密度小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C.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烧杯的质量物体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cm3物体的体积V2-V1/cm31cm3物体的质量/g铜块铁块石块3.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10g的水,若把此金属块放入盛有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ρ酒精=0.8×103kg/m3)A.大于8gB.小于8gC.等于8gD.无法判断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如下图所示),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_____;用天平测得质量是_____,物体的体积是_____,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的凹形液面_____相平;物体的密度是_____。5.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1)请你帮她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__。A.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水,记下这些水的体积V1;B.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C.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D.将各步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如下图,请你帮她将表格中空着的数据填上。矿石的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cm3矿石和水的总体积/cm3矿石的体积/cm3矿石的密度g/cm320106.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测得石块质量为48g,体积如下图甲为___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图乙是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图丙是部分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图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