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具:第一次世界大战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先回顾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争霸世界的野心膨胀,矛盾异常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3)讲授新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教师可以(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讨论大战的原因。2、简析一战爆发的原因:①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这就导致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②20世纪初,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展开扩军备战活动,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一场世界战争一触即发。巴尔干半岛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被刺杀。2)列举一战中的三条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3)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凡尔登战役,教学中应对战争残酷的现实进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5)一战性质:性质:就整个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各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作业:简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