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朝梁文学家,本文是作者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二、解释加线的字。风烟俱净从流一百许里天下独绝水皆缥碧猛浪若奔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转不穷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窥谷忘反()千转不穷()2)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上负势竞上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四、翻译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五、课文理解。1、用文中的句子填空:描写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自由解脱的情态的句子();点明行舟路线的句子();总写沿途所见的山光水色的特点,提挈全文的句子();描写江水深而清澈的句子();用比喻描写急流波浪,气势雄壮的句子();描写山峰的形貌,并赋予它们生命活力的句子();从听觉角度描写山林交响乐的句子();抒写作者身临其境的内心感受,进一步烘托山水巨大魅力的句子();描写山林树木繁茂的句子()。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本文在行文上使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试加以分析。参考答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写水的静态美,突出了水的清而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的动态美,突出了水的流势湍急。这两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生动的表现了富春江水之“异”。4、本文作者在描写山光水色的时候,还特别注意了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请从两方面加以分析。参考答案:以游鱼细石烘托水之清,以人的感受烘托山之“奇”。5、本文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加以说明。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夸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对偶: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不止一处)6、作者在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7、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六、鉴赏(25)教师:作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请同学们谈谈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对于这篇文章的鉴赏,我们不妨温故而知新。根据已学过的课文例如《三峡》、《答谢中书书》等文章,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学生边说边整理归纳描写景物的方法1、关注描写顺序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这是状物的基本要求之一。景物描写的层次是按照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进行的,不能杂乱无章。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就是开放五官,打破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界限,不拘泥于客观真实,而注重主观感受的一种描写方法。3、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其与众不同的韵味之美。4、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5、状物的文章在于写形传神,寄托情和意。这样就必须把理融入生动而形象的具体画面中,以景作为载体,做到景中含情,情中寓理,并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归纳鉴赏本课的写景特点。1、意境美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写"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