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黄土高原科目八年级地理主备审核授课时间___月__日课题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学案一、课标告诉我们: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及成因。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三.我会做:新知预习1.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北抵。跨越、、、等省区。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作用形成的。3.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4.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5.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活动探究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读图8.1“黄土高原的位置”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2、读图8.2“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3、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完成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1)读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说说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2)下面是支持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的几方面证据,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教学侧记动动手:你可以亲手计算一下: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陆地为1.49亿平方千米,占﹪;海洋为3.61亿平方千米,占﹪。动动脑: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现在要不要给我们居住的星球改名字呢?●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小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等。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黄土高原表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塬、梁、峁”等地貌类型多样,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