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级考内容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河流开发原则2.田纳西河概况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但因为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2.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三)流域的综合开发1.开发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2.具体模式: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3.具体措施: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修建水坝等。4.取得效果: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一)长江流域的概况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2)自然资源: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①上游:以重庆为中心。②中游:以武汉为中心。③下游:以上海为中心。(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3)(4)存在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破坏。(5)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生态环境建设。②措施2.中游地区(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2)开发重点:①商品农业基地;②制造业基地。(3)存在问题:洪涝灾害。(4)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②措施: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3.下游地区(1)优势:①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湿润、人口密集,利于农业发展。②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与国内外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2)突出问题: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3)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治理环境污染。②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1.流域开发自然条件的整体性分析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2.流域开发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影响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历史、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人类活动的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协调与否等。社会经济因素往往影响流域开发的方向。流域开发过程分析1.在流域开发的早期,因为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环境条件较好。2.随着对流域开发的加强,特别是早期对流域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了诸如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治理措施目的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少河流含沙量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典题例析](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