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目录1组织2.行政组织3.非正式组织4.正式组织5.团体意识6.霍桑实验7.“需要层次论”8.帕森斯9、“成熟一不成熟理论”10.棱柱模式理论11组织环境12.内部环境13.外部环境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15.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16.组织的“显结构”17.组织的“潜结构18.管理层次19.管理幅度20..集权式组织结构21.分权式组织结构22.组织结构设计23.总理负责制24.村民委员会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群体27.群体归属意识27.群体凝聚力29.群体规范30.领导31.行政组织领导32.领导影响力33.权力性影响力34.非权力性影响力35.行政组织决策36.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37.组织决策科学化38.行政组织决策体制39.冲突40、工作冲突41.直线/职能冲突42.仲裁解决法43.组织沟通44.正式沟通45.非正式沟通46.单向沟通47.双向沟通48.知识49.学习50.组织学习51.行政组织学习52.单环学习53.双环学习54.三环学习55.组织文化56.行政组织文化57.示范法58.激励法59.绩效管理60.标竿管理61.绩效评估62.组织变革63.组织发展64.工作再设计65.斯坎隆制度66.过程咨询67.团队建设68.敏感性训练69.调查反馈法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7•“需要层次论”:2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人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9、“成熟一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韵自我管理。.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币杠基本模式才即...